什么是变性淀粉( 二 )


(4)复合变性:采用两种以上处理方法得到的变性淀粉 。如氧化交联淀粉、交联酯化淀粉等 。采用复合变性得到的变性淀粉具有两种变性淀粉的各自优点 。
另外,变性淀粉还可按生产工艺路线进行分类,有干法(如磷酸酯淀粉、酸解淀粉、阳离子淀粉、羧甲基淀粉等)、湿法、有机溶剂法(如羧基淀粉制备一般采用乙醇作溶剂)、挤压法和滚筒干燥法(如天然淀粉或变性淀粉为原料生产预糊化淀粉)等 。
五、变性淀粉的性质
天然淀粉的可利用性取决于淀粉颗粒的结构,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含量;不同来源的淀粉原料在性质上存在差异,因而不同来源淀粉的可利用性不同 。
天然淀粉在现代工业中的应用,特别是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采用的情况下是有限的 。大多数的天然淀粉不具备很好的性能,根据需要,结合淀粉的结构合理化性质开发淀粉变性技术,生产具有更优良性质的变性淀粉,使之应用方便,且适合新技术操作的要求,开辟其新的用途,拓展市场空间 。
变性的主要作用是改变糊化和蒸煮特性,主要改变以下性质:
(1)糊化温度:解聚使糊化温度(GT)下降;非解聚时糊化温度有升高也有下降,一般淀粉分子中引进亲水基团可增强淀粉分子与水的作用,使GT下降 。交联起阻挡作用,不利水分子进入,使GT升高 。高直链淀粉结合紧密,晶格能高,较难糊化 。
(2)淀粉糊的热稳定性:一般谷类淀粉的热稳定性大于薯类;通过接枝或衍生某些基团,从而改变基团大小或架桥,可使淀粉糊的热稳定性增加 。
(3)淀粉糊的冷稳定性:淀粉结构中引入亲水基团,造成空间障碍,分子不易重排 。此外亲水基团的引入使亲水作用增强,强化了与水的结合力,使淀粉脱水作用下降 。
(4)抗酸的稳定性:尽可能使淀粉结构改变成为网状结构,使淀粉能耐pH值3-3 。5的酸性 。
(5)抗剪切力:一般抗酸的淀粉也抗剪切 。
(6)复合改性:具有多种功能 。
变性淀粉的性质取决于下列一些因素 。淀粉的来源(玉米、薯类、小麦、大米等)、与处理(酸解或糊精化等)、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比例或含量、分子量分布的范围(粘度或流动性)、衍生物的类型(酯化、醚化等)、取代基的性质(乙酰基、羟丙基等)、取代度(DS)或摩尔取代度的大小、物理形状(颗粒状、预糊化)、缔合成分(蛋白质、脂肪酸、磷化合物)或天然取代基 。也就是说,不同来源的淀粉,采取不同的变性方法、不同的变性程度,相应可得到不同性质的变性淀粉产品 。变性淀粉的性质主要考察以下几个方面:糊的透明度、溶解性、溶胀能力,冻融稳定性、粘度及稳定性,耐酸、耐剪切性,粘和性,老化性、乳化性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