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上为什么不认可周星驰?是因为外国人看不懂吗?

什么叫国际?只有欧美才叫国际吗?
周星驰在大陆扑街的新喜剧之王在马来西亚也是票房亚军 。
有时候我们总想着欧美认可才叫国际化,但是欧美想看的并不是我们的文化,而是想看我们的阴暗面,或者说,他们觉得落后或者阴暗面才是中国的文化 。大陆在欧美影展上获奖的影片大多数都是反应社会阴暗面的 。比如霸王别姬和活着不都有反应那十年的阴暗面吗?再比如说广受好评的秋菊打官司不也是反应落后的阴暗面吗?
所以有些东西我们和我们自己的文化圈认可就行了 。不需要强求欧美去认可 。就像西方主流学术界不认可我们的夏朝一样 。那是不是我们也跟着他们去说夏朝不存在呢?

国际上为什么不认可周星驰?是因为外国人看不懂吗?

文章插图
谢邀 。
真的不认可吗?好歹是登上过美国《时代》杂志的封面人物哦 。
而且认可不认可,本身也是一个需要定义的说法 。就像大多数观众都认为罗志祥跳舞有水平,但不赞同他的感情观,这到底算认可还是不认可呢 。
回头继续说周星驰 。
周星驰出演或导演的电影,如果翻译到位,或者不那么依赖中文梗,也能让外语观众体会到十之五六,不能再多了 。举个例子:小强你不要死啊!
字幕直译即可,观众看到主角用明显不合常理的夸张行动表达对一只蟑螂的痛惜,再加上秋香一副完全被骗了的娇憨模样,自然能get到笑点 。反过来,外语电影里类似的荒诞桥段,让我们看也一样会觉得好笑 。
但更多的谐音笑点需要一点点中文水平才能看懂,比如吴广德和吴好缇 。
别说翻译成外文如何信达雅,即便换成普通话台词,都很难表达原意 。石班瑜版本换成了的”莫再讲”和“莫再缇”,意思是对的,但听起来就不像是人的名字,自然不会让人拍大腿直呼绝妙了 。
还有一些需要背景信息才能理解的梗,更是让外语观众满脑子问号:
据说当年评选最佳歌手,黎明和刘德华的粉丝打了起来,最后拿奖的是张学友 。这个桥段其实是“致敬”了现实事件,在当时的观众看来已经喜剧效果十足 。
因此,单凭喜剧电影周星驰的地位或影响力无论如何都无法在国际上与成龙、李连杰等比肩,毕竟动作戏不存在看不懂的问题 。但不能因此说周星驰就不如他俩,文无第一嘛 。
往大里说,文艺创作者都会碰到类似问题 。你是愿意当小众领域的头号创作者,还是大众领域的普通创作者?后者可能比前者赚得还多,因为观众基数大 。如果努力一把成为大领域的大腕,像成龙那样,更是赚到盆满钵满 。
当然,说中文喜剧领域小众也是相对的 。周星驰作为上一个喜剧时代的真·顶流,早已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可以无愧于观众了 。
我喜欢学习和回答问题 。针对笔友提出的这个问题,我查阅了各种资料,并与同学和朋友进行了讨论,得出了以下结论,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周星驰,他被称为“卓别林".星爷”是一个出现在《美国时代》杂志上的人 。他是世界上第一个创作喜剧的人 。功夫熊猫也受到了他的电影和电视作品的影响 。功夫熊猫电影导演还安排工作人员分析星爷影视作品 。不能说星爷没有得到国际认可,但星爷的国际知名度不如成龙李连杰和其他武术明星 。这不是因为他不努力,而是因为他的电影和电视作品的特点 。
说到电影和电视作品在国际上的受欢迎程度,让我们将国际巨星成龙和星爷进行比较 。也许对每个人来说,更容易理解的是,成龙侧重于动作片,而星爷侧重于喜剧片(他的一些电影有很强的传记感,有时只是让我有一瞬间的感觉:哦,这是我自己,不仅仅是喜剧片) 。成龙电影中使用的中国功夫是全世界人民最能接受的文化宣传方法 。他的幽默和机智也来自这场运动 。周星驰电影的内涵来自中国民族文化的建构和语言表达 。也许只有我们中国人或从小就接受中国文化的外国人才能更好地理解它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