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哪些minzu的风俗习惯( 二 )


恰好这两天我在继续看《走进非洲》,有一次看到非洲撒哈拉大沙漠里的人们见面时同样把对方的亲人问个遍!远在千山万水之外的新疆同胞是怎样与撒哈拉沙漠南部的人们有同样习惯的,我只能用“全球文明同源”来解释 。人类文明最初的起点都在中东地区,甚至在古代的撒哈拉沙漠一带,然后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人们分道扬镳,南北西东 。
在上面的习俗中,哈萨克人见面,问及对方的族源最少会问到七代,所以人们会尽量熟记七代祖宗 。每个父母也会把讲述自己的族源作为严肃的任务来完成 。在“阿肯”弹唱比赛中,人们专门追问对方的族源,直到对方回答不上来为止,有的“阿肯”会背诵自己30代之久的族源 。
这一现象让我想起来我在写作《向东向东,再向东》时的一些困惑:在文字不发达的时代人们是怎样记录下他们的祖先的?《圣经》的族谱是怎样形成的?那么现在或许我可以说,他们在最古老的年代是靠口传唱诵来达到这个效果的 。假如这个minzu本身重视族源的传统,那么实际上专门的人可以诵唱族源或历史传说为业,使久远的历史完整地保留下来 。
中国三大史诗之一的《玛纳斯》就出现在新疆地区的柯尔克孜族中间,至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传唱历史了,而其唱诵的艺人竟然很多是文盲,其背诵能力达到百万行,假如不是今天真实存在于我们身边我们真的要怀疑这是不是真的 。以此来推论《圣经》的产生不成问题,因为在没有文字的时候人们照样可以用语言来追念祖先 。
【你知道哪些minzu的风俗习惯】另外,在取名方面,由于新疆同胞不使用汉语,所以与中原的名字有很大的差别 。但他们名字的“国际性”却很引人入胜 。比如大多与中东人物有关,甚至有土耳其或古埃及行政长官的职位做名字 。
女人的名字如:“泽依同”(橄榄)、“尼露拜尔”(荷花)、“阿娜尔”(石榴)、“阿娜尔古丽”(石榴花)、“曼丽坎木”(公主)、“祖母热蒂”(绿宝石),这些都说明了一些特殊的来源 。
石榴花、杏花与荷花是古埃及或者后期以色列人最重视的神圣花朵 。绿宝石是古代中东地区,尤其是古埃及时代,带有浓重宗教崇拜色彩的一种古老装饰物品 。橄榄更是中东的特产 。“吾日耶提”(自由)和“阿特兰蒂”(正义)进入名字系列是否表明了失去家园被掳掠之后对于“自由”与“正义”的特殊渴望?“依拜蒂”(贞操)的人名是否显示了他们对祖先在中东的这一传统的继承?《圣经》的教义很清楚地阐述了这一点 。
黔江区是多minzu聚居之地,少数minzu达13个 。在这里世居的土家族、苗族占总人口的一半以上 。由于各minzu交错杂居,长期的经济交流、文化交往,风俗相染、语言相习,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创造了这里独特的文明史 。
土家人热情好客,\”过客不裹粮投宿,无不应者\” 。
昔日,贵客到来,要放铁炮以迎 。铁炮如大鞭炮一般大小,竖立于铁匣上,放起来震天动地如果一时没有铁炮,也可鸣放猎枪表示欢迎 。听见炮声,寨上的老人、青年、儿童,一齐出来,迎接贵宾 。主人立即煨茶 装烟,做油茶汤 。席上,要喝大碗酒,吃大块肉 。同时,还请寨上的老人或头面人物,陪客把盏 。
土家人的油茶汤,制作十分考究 。先将茶叶、粉丝、黄豆等物,用油炸过,加煮熟的腊肉粒、豆腐颗和玉米泡,再加葱花、姜米等佐料,掺上烧沸的油汤,吃起来清香爽口:泅茶汤冬可暖身,夏可消暑,提神解乏,疗饥醒酒,许多人四季不离,每日必饮 。它是土家人待客的传统minzu饮料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