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岭就那么大点地方,为何美军非要一根筋拿下,绕道不行吗?

谢邀,军迷考虑军事问题经常会忽视掉政治因素 。但在西方选举制度情况下,政治因素往往是最重要的因素 。上甘岭战役爆发时间点是1952年10月,正好是美国总统大选最白热化阶段,民主党的总统杜鲁门任满两届,共和党那边主推的候选人是艾森豪威尔 。
艾森豪威尔作为美国二战名将,二战欧洲盟军总司令、战争英雄这一身份就是他最大政治资本 。而艾森豪威尔竞选主打的就是朝鲜战争这张牌,承诺当选后就去视察朝鲜前线,任期内解决朝鲜问题 。而朝鲜战争偏偏又是杜鲁门总统生涯内最大败笔,打成焦灼状态拖着耗着对于美国政治经济和外交消耗都非常大 。这才是美军指挥官克拉克和范弗里特坚持发动攻势的根本原因所在,面对来势汹汹的艾森豪威尔,杜鲁门和民主党急需一场胜利为总统大选造势,这个地方是在哪里并不重要 。
而美军选择上甘岭这一区域作为主动方向,最重要的原因是那地方比较好打,是志愿军的突出部,可以受到美军三个方向的进攻,便于美军展开兵力 。第15是刚换防一个多月,美军认为有机可乘 。而第15军西侧是“万岁军”第38军,打过多次交道的美军脑子有坑才会挑这块硬骨头打 。另一侧是第12军防区,那地方是美军的突出部,地势地形对美军非常不利 。半年之后志愿军还以颜色,在那里展开进行了金城战役,拉平了这个突出部 。所以美军的选择从军事角度来说没有任何问题,精挑细选了这个“软肋”来打,尽可能提高胜率 。至于绕道去提高难度,显然是脑抽行为 。
这一做法以至于当时志愿军总司也不相信,美军弄出这么大阵势,投入那么强的火力,目的仅仅是为了上甘岭?战役初期始终认为美军留有后手,机械化部队从侧面沿平康谷地进攻西方山或五圣山这个中路制高点才会是美军杀招,始终捏着预备队不放,防对方这一手,这也是上甘岭战役初期打的如此艰苦的一大原因 。
【上甘岭就那么大点地方,为何美军非要一根筋拿下,绕道不行吗?】但让美军万万没想到的是,志愿军连这个小小的要求都不给满足 。他不计成本投入的摊牌行动,最终结果还是无情地被怼了回来,不计成本的范弗里特弹药消耗量也无济于事 。志愿军用高超的战术运用和英雄无畏的战斗精神堪称战争史上奇迹,上甘岭战役中让美军无解的反斜面坑道战术改良后即使在后来越南战场上还是让美军头大 。而在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的英勇与顽强感天动地,战斗中拉响爆破筒、炸药包、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有名字可查的烈士就有三十八位之多!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