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央行解读数字人民币:与现钞长期共存 非指定运营机构也可参与( 二 )
试点场景已超132万个
数字人民币采用的是双层运营模式 。 央行负责数字人民币发行、注销、跨机构互联互通和钱包生态管理 , 同时审慎选择在资本和技术等方面具备一定条件的商业银行作为指定运营机构 , 牵头提供数字人民币兑换服务 。 具体来看 , 指定运营机构在央行的额度管理下 , 根据客户身份识别强度为其开立不同类别的数字人民币钱包 , 进行数字人民币兑出兑回服务 。
白皮书指出 , 双层运营模式可充分利用指定运营机构资源、人才、技术等优势 , 实现市场驱动、促进创新、竞争选优 。 同时 , 由于公众已习惯通过商业银行等机构处理金融业务 , 双层运营模式也有利于提升社会对数字人民币的接受度 。
范一飞在会上指出 , “目前参与数字人民币研发的运营机构主要包括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邮储银行 , 移动和工行 , 联通、电信和中行分别成立联合项目组参与研发 , 蚂蚁和腾讯两家互联网企业旗下网商和微众银行也参与研发 。 招商银行近期亦已获准加入 。 ”
对于非指定运营机构是如何参与数字人民币体系中呢?央行货币金银局副局长陈建新表示 , 为确保数字人民币广泛可得 , 还需充分发挥其他商业银行及非银行支付机构的积极作用 , 在厘清责权利关系的基础上 , 与指定运营机构一起共同提供数字人民币流通服务 , 包括支付产品设计创新、系统开发、场景拓展、市场推广、业务处理和运维等服务 , 实现数字人民币系统安全高效运行 。 在此过程中 , 央行将努力保持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 调动市场各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 共同建设数字人民币生态体系 。
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注意到 , 除六大国有行和网商银行之外 , 已有部分城商行和农商行已开始向公众提供数字人民币相关服务 。 如长沙银行已经实现对公钱包的开立、查询和账户绑定以及个人客户白名单申请等服务;苏州农商银行推出了数字人民币(数字钱包)对公业务;昆山农商行开通10家商户数字人民币收单试点 。
白皮书指出 , 在未来的数字化零售支付体系中 , 数字人民币和指定运营机构的电子账户资金具有通用性 , 共同构成现金类支付工具 。
商业银行和持牌非银行支付机构在全面持续遵守合规(包括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及风险监管要求 , 且获央行认可支持的情况下 , 可以参与数字人民币支付服务体系 , 并充分发挥现有支付等基础设施作用 , 为客户提供数字化零售支付服务 。
截至2021年6月30日 , 数字人民币试点场景超132万个 , 兼顾线上和线下 , 涵盖批发零售、餐饮文旅、教育医疗、公共交通、政务缴费、税收征缴、补贴发放等领域 。 范一飞表示 , 参研机构结合试点地区实际 , 着力打造有特色、有亮点的应用领域 , 初步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 。 根据试点运行情况和用户反馈 , 央行及参研机构及时更新完善系统功能 , 优化业务流程 , 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及易用性得到持续提升 。
未来 , 央行将按照国家“十四五”规划部署 , 继续稳妥推进数字人民币研发试点 , 不预设推出时间表 , 重点做好以下领域工作:一是继续稳妥有序推进研发试点工作;二是研究完善相关制度规则;三是加强重大问题研究 。
【21世纪经济报道|央行解读数字人民币:与现钞长期共存 非指定运营机构也可参与】(作者:边万莉 编辑:包芳鸣)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