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宁德时代火热背后的隐忧

_原题是:宁德时代 火热背后的隐忧
钠离子电池无法对当前动力电池的产品格局形成有效冲击 , 市场供给仍将保持磷酸铁锂、三元电池为主的供应格局 。
21世纪资本研究院研究员 董鹏
按照宁德时代给出的时间表 , 公司将于2021年7月左右推出钠离子电池 。
时间越来越少 , 钠离子电池却不见踪影 。
即便如期推出 , 前期成本必然不低 , 而钠离子电池的性能指标 , 也更适用于低速车、两轮车和储能领域 , 比如老年代步车和电三轮 , 而近期北京刚刚宣告此类车型的退出 。
换言之 , 钠离子电池无法对当前动力电池的产品格局形成有效冲击 , 市场供给仍将保持磷酸铁锂、三元电池为主的供应格局 。
公司急于“推新”的背后是 , 动力电池最上游原材料的迅速上涨 。
“碳酸锂纯粹就是囤积居奇 , 这对新能源产业发展是不健康的 。 ”“如果谁在我们这儿拼命乱涨价 , 我们会把他们排除在外 。 ”
如今 , 身家已经超越马云的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 , 彼时更出人意料地放出狠话 。
宁德时代有能力控制原料价格么?
答案 , 是否定的 。
虽然公司近年通过收购、入股 , 建立合资公司等方式密集布局 , 覆盖镍、锂、钴等多个领域 , 但是一方面上述原料为国际定价商品 , 另一方面上游优质资源被国内外巨头所掌控 , 难度不小 。
所能做的 , 无非利用自身行业内的议价优势 , 去尽量降低隔膜、电解液和铜箔等直接材料的采购成本 , 可是归根到底这类产品价格的变动 , 仍然取决于最上游原料 。
另一边 , 宁德时代在A股的“神话”还在继续 。
在二级市场 , 公司获得了极高的溢价 , 以8000亿元总市值的庞大身躯 , 于年内取得了超过60%涨幅 , 总市值超过1.3万亿元 。
若按照7月13日的收盘价 , 和全年4.33元的每股收益预期值来看 , 动态估值达130倍 , 二级市场已将未来三年的盈利计算到了股价当中 。
动力电池还是好生意吗?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提升 , 需要更强的电池性能 , 更低廉的价格作为前置条件 。
今年就是如此 。
随着特斯拉、比亚迪更多采用具备成本优势的磷酸铁锂电池 , 上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逐月提升 , 从今年1月的7.2%大幅增长至14% 。
另一个推动因素是 , 作为新能源汽车成本占比最高的动力电池售价不断走低 , 使得新能源汽车在市场化背景下 , 具备了与燃油汽车一争高低的实力 。
仅以宁德时代为例 , 该公司近年来电池平均售价均保持连续下降 。
综合公司官方及行研机构数据显示 , 2015年至2020年期间 , 宁德时代动力电池系统平均售价从2.28元/Wh降至0.89元/Wh 。
【21世纪经济报道|宁德时代火热背后的隐忧】需要指出的是 , 0.6元/Wh的成本是早前业内所预估“没有财政补贴的情况下 , 新能源汽车具备与传统燃油汽车抗衡的竞争力”的临界点 。
于行业而言 , 动力电池价格走低大势所趋 , 有助于新能源汽车推广 。
只是 , 从商业的角度来看 , 动力电池还是一门好生意?
至少 , 利润率表现就比较一般 。
过去几年 , 随着产能规模的提升和新技术的应用 , 动力电池平均售价和利润率均呈现快速下降趋势 。
以2015年数据为基数 , 宁德时代用了5年时间 , 将动力电池平均售价降低了56% , 平均成本降低了51% 。
产品售价、成本降幅看似相差不多 , 但是动力电池的单位利润绝对值却在不断减少 。
按照上述数据计算 , 2015年至2020年 , 宁德时代单位毛利润分别为0.95元/Wh、0.93元/Wh、0.5元/Wh、0.4元/Wh、0.27元/Wh、0.24元/Wh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