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派说句实话就是一群迂腐的穷酸儒生,比如翁同龢,他在甲午海战前处处给李鸿章的北洋捣乱,身为户部尚书却不给经费,结果呢,导致李鸿章无法购买速射炮导致甲午海战失败,那群清流又去骂北洋不行,之前呢,他们根本没有把甲午海战当做国与国的战争,而是李鸿章的北洋与日本的战争 。还有辛丑条约的签订,李鸿章当时已经算是退居二线了,该让翁同龢去,结果那家伙请病假不上朝了 。
尽力回答
【以“弹劾权贵”为己任的“清流派”真的是晚清政局一股清流吗?】清流在晚清政治变革中的角色地位
清流因其特殊的成长经历和思想认识,使他们在晚清政治变革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 。他们从传统儒学的熏陶中发展而来,讲求修身节欲,追求内心的道德完善,对传统的一套迷恋很深,但又有士大夫安邦济世的经世思想,以修身治国平天下为人生坐标,所以有挽救危局的社会责任感和尊君尚贤,卫护圣道的思想认知 。
他们对学习西方的政治变革运动表现出复杂的态度,充当了阻挡和推进晚清政治变革的双面角色 。又因其在实际事务中痛感以传统之道整治世道的艰难,对西学耳濡目染,习染渐深,出于自强的需要,又鼓吹政治变革,从学习西方中寻找救国之路 。
阻挡和推动变革的双面角色鸦片战争的爆发,伴随着“坚船利炮”而来的西方文化,猛烈地冲击中国传统文化的阵地,传统中学与外来西学剧烈碰撞,从而在思想界出现了对西学进行吸纳和抵制的两种不同反应,表现在政治变革方面,则始终存在有开新和守旧两种思想的对立和冲突 。
清流作为群体而步入晚清政坛,正值洋务运动方兴未艾,守旧与洋务两种思潮尖锐对抗,难以调和 。面对思想文化上的这种激烈斗争,清流在思想上有何反应呢?深受传统儒学的熏陶与侵染,带着浓浓的封建士大夫气息,清流自然以守护儒家意识形态为己任,并以此作为价值评判标准,对西学和洋务运动深不以为然,往往视洋务派为一群寡廉鲜耻的“小人” 。
也难怪他们如此,他们持着这种保守思想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 。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传承的文明古国,固有的历史记忆和文化熏陶塑造了普遍的思维方式,道德规范和价值认同,这一些深深渗入人们的心理,化为普遍的意志,所以在传统思想根深蒂固的情况下,西学的楔入,而且还是伴随侵略行径而来,自然会遭到传统士大夫的抗拒与排斥 。可见清流当初拒绝西方文化是出自一种本能的文化反应 。孟子曰:“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 。”①
以孔孟之徒自居的清流,自然奉严“夷夏之辨”为圭臬,以传统的眼光来审视西方的近代科技文化 。再者,清流大多数是在朝的京官,对外很少接触,昧于时势,西学知识极其贫乏,所以据纳西学,反对洋务运动在所难免 。
正如谢俊美先生评价翁同龢,他认为翁同龢一度保守是因为:一、不直接参加洋务活动,对洋务新政缺乏真情实感;二、生活在封建统治的核心部位,与外界接触较少,缺乏思想沟通 。②这些确属中肯之言 。由于清流这种保守的思想倾向和捍卫传统的思维理念,决定他们对西学抱有拒绝的态度,其中不乏视“火轮者,至拙之船也;洋枪者,至蠢之器也”这类人 。①[55]所以当郭嵩焘称赞西洋立国二千年,“政教修明,具有本末”,并批评中国士大夫不谙时势,不通外请,一味虚骄自大,负气自夸时,立即招致暴雨般的反对 。铁路之议起,守旧派群起反对,清流也跟着起哄,说什么铁路有“害民生”、“平添庐”、“坏墓冢”等等弊端,此议在一片反对声浪中,最终作罢 。
- 你认为哪些景点可以入围“酒都八景”?
- 中医推荐周润发的减肥“三部曲”
- 无法摆脱肥胖 都是肾虚造的孽
- 专家解疑:泡菜可以减肥吗
- 甲状腺切除一半,在以后的生活里会有什么症状
- 室内减肥运动以及时间
- 每天增加慢跑时间可以减肥
- 早晚做操可以给消脂加速
- 减肥运动也不是都可以成功
- 明代思想家李贽的思想是什么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