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女儿读曹植的七步诗,为什么前两句跟以前的不一个版本?

七步诗的原句是:
煮豆燃豆萁,漉淑以为汁 。
枝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今人认为诗句中的第二,三句可以放弃,余下四句就是完整的五绝诗 。这样处理后,对全诗的意思没有丝毫影响 。所以,现在的七步诗就是这样精华的五绝: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今天听女儿读曹植的七步诗,为什么前两句跟以前的不一个版本?

文章插图
曹植七步诗,只有六句,通俗易懂,设喻巧妙,寓思明畅,原诗为: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
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翻译成白活,则是:
煮豆子要做豆汁喝,把煮好的豆子(菽)过滤(漉)出计 。在煮豆子的時候,在锅下边烧的可是豆杆和豆夾皮(箕),鍋中煮的却是豆子`豆子能不哭泣吗?,因为豆子和豆杆豆夾皮,可是一个根上长成的,现在为什么这么急急火火的“燃箕煮豆”呢? 。
故事出自,曹操死后,曹丕荣升魏王,不久汉献帝被迫下岗失业,曹丕称为魏文帝,由于争封太子这段的经历,曹丕对曹植及众兄弟耿耿于怀,更是担心无论学识还是政治抱负、远远强于自己的弟弟有可能威胁到自己的皇位,因此就想方没法要将其除掉 。
传说曹丕让其弟曹植七步之内,咏诗一首,如吟不出来,则诛之 。这才有“七步诗”之说 。“七步诗”不仅充分证明曹植的聪明才智,更说明胆识过人,临危不惧 。以箕豆相煎为比喻,控诉和揭露其兄曹丕对自己和众兄弟残酷迫害 。巧妙的是讥讽中含有规劝之意,可谓刚柔并济 。
“七步诗”特点:六句三个层次,前两句是说“燃箕煮豆”目的是什么?喝豆汁 。中间两句是说的过程及现象,“燃箕煮豆”:豆子泣 。后两句借“燃箕煮豆”抒发自已的感触,哥哥呀咱们可是同父共母,为何对弟弟又这么残忍呢?
????????????????????????????
七步诗
三国魏曹植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
本事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这是初中历史书上的版夲,当时电视里播放巜三国演义》,曹丕在朝堂上议了个罪名要杀曹植,众大臣不依,只好另寻花样,限七步成诗 。下面的字幕合着曹植的脚步,生死之间 。天家兄弟没有情分,只有你死我活的皇位之争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这首诗译文是:"煮豆子用燃烧的豆杆,豆子在锅里嚎啕大哭 。豆秆和豆子夲是一条根上长出的枝杆和果实,本为一体,为何用火熬煎,置对方于死地呢?"
下面是另外两个版夲,意思相同,释义稍有不同 。宝爸,宝妈们可以结合在一起,对拓展知识面很有好处 。
七步诗(二)
三国魏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七步诗(三)
三国魏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亲兄弟曹丕为何要除掉曹植?这一切还要从魏王曹操确立继承人开始 。曹操,戏文里白脸奸臣,"挟天子以令诸侯″,"设使天下无孤,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曹操对汉朝立有不世之功,孙权占领荆州后主动向曹操称臣,写信劝曹操称帝 。曹操言:″这小子要害我,称帝等于把我放火炉上烤啊!″大臣们也劝曹操称帝,再三摇头,"如果上天有意让曹家人作皇帝,我还是做周文王吧" 。汉家朝廷名存实亡,魏王曹操的继承人选就成了当务之急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