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这时候,我们才知道,民间故事里包拯由寡嫂养大,称嫂嫂为嫂娘的故事,原来是发生在他儿子身上的真事 。
宋哲宗绍圣元年,六十二岁的崔氏病故,包绶从国子监返乡,以对待母亲的礼节,安葬了崔氏 。
在呵护中长大的包绶,完全继承了父亲的伟大品格,虽然一辈子品级不高,处处严以律己,清正廉洁,公正无私,俨然包青天再世 。
宋徽宗崇宁四年,四十八岁的包绶被调任谭州通判 。从汝阳离任时,乡亲扶老携幼相送,并给他送上祝福:“请公善归,台阁今待公矣!”希望他能比他父亲更上一层楼,做到台阁(宰相) 。
然而,让人想不到的是,身体一向健康的包绶,在赴任途中突然染病,病逝于离黄州十里的舟船上 。
人们在包绶的行囊里,除了公文书籍意外,“无毫发所积为后日计者”!原来,他是在病饿交加中离世的!
包绶的离世,让乡里大为叹息,他们都说“善人去世,良可哀也 。”由于包家太穷,包绶的灵柩,直到十一年后宋徽宗政和六年,才运回老家,与夫人文氏安葬在一起 。
胡适说:“包拯是一个箭垛式的人物 。古来有许多精巧的折狱故事,或载在史书,或流传民间,一般人不知道他们的来历,这些故事遂容易堆在一两个人身上 。在这些侦探式的清官之中,民间的传说不知怎样选出了宋朝的包拯来做一个箭垛,把许多折狱的奇案都射在他身上 。”
是的,民间传说中的包拯,远超出历史事实中的形象,但是“箭垛”的来由绝非空穴来风,它反映的是何尝不是一种民意?何尝不是一种民族精神的呼唤?

文章插图
包拯的这个儿子并不是他六十岁的时候才生的,而是包拯六十岁的时候才发现的 。包拯的这个儿子是他的小妾生的,只是他六十岁的时候才发现而已 。
提到包拯,就会想到为民请民、不畏强权、刚正不阿、铁面无私的包青天 。毕竟有关包青天的影视作品很多 。当然在历史上,包拯亦是宋朝名臣,其廉洁公正、不附权贵、英明决断、铁面无私,有包青天、包公之名 。他可谓是古代清官的代表人物,包拯之名 。亦成为了廉洁的象征 。
包拯在他六十四岁时去世 。他去世后,追赠为礼部尚书、谥号为孝肃 。有关包青天的故事被后世广为流传,这里就不多言 。
包拯一生有两个妻子 。一是包拯元配 。一是包拯的继室 。回到问题上,包拯有两妻,为什么年近六十才知道自己有个所以呢?
问题上所说的包拯之子,其实为包拯次子 。包拯的长子,虽曾官至太常寺太祝、通判潭州,然而他却先于包拯离开人世,也就是说,包拯在不知道有次子的情况下,他是不知道自己还有一个儿子 。
至于为什么包拯六十岁才知道自己还有个儿子,这是有原因的 。包拯的次子名为包绶,是母为包公身旁侍妾 。
而在包绶未出生时,因为一些事情,他的母亲就被包拯发发回娘家了 。不过这时其却已经怀孕,当然包拯是不知道的 。还好的是包绶的嫂子崔氏知道她怀孕后,就偷偷的经常派人给她钱财等物,直到她生下包绶 。
包绶出后生,崔氏又偷偷的将他到自己屋里 。如此其虽然名义是包绶之嫂,但其实是养母 。
后来道包拯六十岁大寿日子,这天是喜庆的日子 。崔氏就把还在襁褓中的包绶抱到包拯面前 。
包拯自长子去世后,膝下无子悲伤之情总是有的 。但没想到在他六十岁大寿之际,他却知道自己有孩子,如此老年得子,自然是件大喜事 。所以包拯看到这个孩子很高兴,于是就为这个孩子取名为包綖(包绶) 。
- 漂亮的大龄剩女为什么没人娶 大龄未婚剩女,还会有人要吗?
- 你认为娶妻应该找性格刚烈的女人还是找性格温柔的女人?
- 一生饱受争议的李敖去世了,怎么评价他这个人?
- “男不娶五,女不嫁六”是什么意思?老祖宗为何如此讲究?
- 公开恋情甜甜的文案
- 人的一生有许多回忆,常勾起你回忆的是什么?
- “择一人,终一生”很美,你羡慕吗?
- 为何有的人生下来多苦多难,有的人却富贵一生?
- 阿娇和阿Sa,哪个人的性格更适合娶作老婆?
- 都说娶个越南媳妇很便宜,为什么没见到有人娶呢?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