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一生娶了两妻一妾,为何年近六十才知道自己还有个儿子?( 四 )


不论史书还是影视作品都说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 。
包拯这样的性格,可想而知,他的家人对他的畏怕 。
像《铡美案》中描述包公折包勉,虽经考证包公并无侄子,但也侧面说明了包公对家人也是铁面无私,眼中揉不得沙子 。
也是因为这样的性格,包公才有赶怀孕小妾回娘家的事 。
包拯晚年,唯一的儿子二十岁病逝,孙子也在五岁时死去 。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包拯至孝呀,年轻时曾为了照顾娘亲,辞官十年在家伺奉 。
夫人董氏心焦不已,以不孝之名诱逼包拯纳自已丫环为妾 。
丫环虽晋升为妾,但包拯只为生育而生育,与妾只有鱼水之欢,并无鱼水之情,加上两人年龄相差太大,有代沟,小妾的某些做为触怒了包拯,包拯将她赶回了娘家 。
离家之前,小妾已有身孕,但她不敢言,只得告知与自已年龄相仿,包拯那丧夫丧子寡居的长媳崔氏 。
崔氏熟知包拯刚愎的性格,也不敢言,私下使银将小妾养着 。
一直等到包拯六十岁生日那天,包拯忆起父母养育之恩,自已却断了血脉,悲从中来,崔氏趁机把小妾生的儿子抱到包拯面前,陈明来历 。
包拯大喜,给孩子取名包诞!
文中多有臆测和自由发挥,但性格决定命运,决然不假 。
我亲姑父,土改时期的老土改干部,没多少文化,却一副臭脾气 。
儿女年少时,不听话就军用皮带伺候,一个个被教育得唯唯诺诺,上大学了,连朋友都不敢谈,也不会谈 。
工作后,单位上有人做媒,我姑父又说门当户对,别人家里成分不好之类的话,搞得两个有正式工作的小孩,三十多都没结婚 。
直到,我姑父撒手归去,两人才解决了婚姻大事 。
有时……
话说包拯50多岁时,唯一的儿子和孙子相继去世,妻董氏对包拯说:"老爷,求你纳个妾为包家留个后吧!"包拯无奈之下纳了陪嫁丫鬟孙氏,怎料刚圆房不久,她竟提出一个十分过分的要求,气得包拯把其逐出家门,没想到60大寿时,儿媳竟抱着一个不满周岁的孩子说是他儿子!包拯泪洒当场,感叹:天不绝我也!时日月朗星稀,包拯忙完公务走到院子想散散心,看到如此良辰美景不由得悲从中来,年过58岁的他两鬓斑白,然而膝下却无儿无女,包拯不由地心想:"难道是老夫做错了什么,苍天要惩罚于老夫?"
6年前,自己唯一的儿子包繶不幸英年早逝,只留下一个几个月大的孙子包文辅,然而才长到5岁的包文辅又早夭离世,断送了包家最后一点血脉……想到这里,包拯不觉鼾然泪下 。
听到有脚步声,包拯马上收回悲伤的思绪,回头一看,原来是妻子董氏和儿媳崔氏 。
崔氏婉儿原是三朝丞相吕蒙正的外孙女,当年嫁给儿子包繶可是成就了一段佳话,可惜好景不长,才成亲两年,崔氏就成了寡妇,现在连唯的儿子也死了,崔氏伤心得一度崩溃,幸得公婆两人在悲伤之中还不断地安慰她好好活下去 。
崔氏向包拯福了福身,问道:"父亲,您找到儿媳有何事吩咐?"
包拯说:"婉儿,我与你婆婆一直侍你如亲女儿,可惜天不从人愿,繶儿和文儿相继过世,你还年轻,我们不愿见你一辈子守寡,想为你寻一好姻缘,你可愿意?"
崔氏听了大吃一惊,眼泪缓缓而下说:"您是我最尊敬的人,我已下定决心为亡夫服伺和孝顺的一辈子,做你们一辈子的女儿,请你们不要再劝我了 。"
包拯叹了口气,说:"罢了,夫人你好生留意是否有匹配之人吧 。"
崔氏走后,董氏又正经八搭地对包拯说:"老爷,为了给包家留后,再求你纳个妾吧!如果你不想大费周折,眼下我的陪嫁丫鬟孙小娟现龄38,跟着我大半辈子,姻缘也耽搁了,我私下问过她,她是十分感激与愿意的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