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英语终生学习习惯如何养成?

公众号:现代教育中心(ID:neoelite)
少儿英语的清华北大,专注少儿英语教育14年;指导家长帮助孩子更好学习英语;定期为孩子们免费指导英语口语发音;帮孩子养成每日学习英语的好习惯 。
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认为:中国的教育态度与美国的教育态度截然不同,最大的区别是中国偏重于灌输式教育 。中国学生的根基非常扎实,这是优点,但也有缺点 。
中国式与美国式的教育,不能讲哪一个好,哪一个不好,要因人而异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中国学生,应该让他们多创新,对于美国学生,应该让他们打好基础,这样互相弥补,是最恰当的 。
我们来看看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院长、教育心理与心理健康研究所所长伍新春教授和北美三大教育心理学家、前美国教育协会主席、现伊利诺依大学阅读研究中心主任理查德·安德森先生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
进入21世纪后,人们所要面对的是科技创新和纷繁庞杂的信息更替,只有培养一个人终身学习的能力,才是最大的生存保障 。
阅读是最直接有效的学习途径,人类80%的知识都是通过阅读获得的 。西方人说:“Leaderisreader”(领导者一定是读书人) 。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从儿童早期开始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说阅读是学习的基石,教育的根本,那么,儿童阅读就是基石的核心 。因此,早期阅读更被称为“终身学习的基础、基础教育的灵魂” 。美国总统布什在“教育改革蓝图”中说:我们太多的孩子不会阅读,阅读是建筑的基石,它必须是我们教育改革的基础 。
伍新春,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
20世纪80年代开始,一些发达国家就已经把儿童智力发展的重点转移到阅读能力的培养上 。在美国、英国的幼儿园,阅读占到课程的80%以上 。每天晚上睡前进行20分钟的亲子共读,已经成为大多数美国中产阶级家庭的习惯 。西方国家儿童读物出版机构、社区、家庭、教育机构、政府、社会团体、企业及传媒的多方参与,构成了良好的儿童阅读促进机制 。
“中美学生的差距不止在大学教育阶段,更在基础教育阶段 。”
现在,美国也在学习中国应试教育中好的一面,以减少他们学生基本功不扎实的问题 。美国所倡导的“快乐教育”就是希望孩子从小培养内部动机,享受做这件事的乐趣 。而灌输式的教育虽然也能达到这种目的,能力可能提高了,但也可能无形中使孩子产生一种逆反心理,以后再也不想做这种事情了 。
如果学生在学习中,家长和老师不断地给学生一种奖励,学生就会认为学习就是为了得到这些奖励,一旦这些奖励没有了,他的学习动机也就没有了;没有了动力,学习成绩自然而然就掉了下来 。
用奖励刺激学习的方式,会把孩子往一个方向引 。实际上,并不是只有往这个方向走才是最对的、最合理的 。所以,有创造力、成功的人并不总局限在某个方面 。
“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各有各的利弊,怎样扬其所长避其所短?”
中国学生研究的是高于实际的问题,美国学生则注重源于生活的问题 。所以,他的这种学习就会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一旦生活中出现了问题,他就会很轻易的去驾驭问题 。这体现在反映问题的能力上,他会比较快速的应对问题 。
反过来,如果学生们知道,自己所学的东西对自己的生存、发展有用,他就会比较愿意和主动地去学,如果学了不知道有什么用,心里就会很迷茫,在学习上就会表现得很被动 。所以,学习的动机问题,学习的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的问题都是比较重要的问题 。
理查德·安德森:前美国教育协会主席,现美国伊利诺依大学阅读研究中心主任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