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呢,日子过的是真快 。今天7月5号,后天就是一年中的小暑节气了,而小暑节气后一个月就到立秋了 。这就是说,虽然现在还没有到今年最热的时候,但是立秋后凉爽爽的日子已经在我向我们招手了 。
意思是如果今年的立秋节气在农历六月的话,那么晚熟作物的收成就不会好,早熟作物的话影响还不大 。而如果今年的立秋节气在农历七月的话,那无论早熟作物还是晚熟作物都会丰收 。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首先,这是古代农耕社会的一种认识 。他们认为立秋秋,凉嗖嗖 。一旦立秋天气就凉下来,而作物生长是有积温等温度要求的,立秋早的话,天气凉的早 。晚熟作物来不及灌浆丰满天气就凉凉了,所以晚熟作物也就长不成了,秋收就会减产 。而如果立秋时间推迟的话,那么一切就反过来,早熟作物和晚熟作物都不会受到影响,都能够丰收了 。
之前姐姐刚刚写过一篇为什么今年立秋在农历的七月的文章 。里面详细介绍了立秋节气为什么有的年份在农历的六月,有的年份却在农历的七月,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翻阅一下 。
我们知道,这立秋的时间在阳历中的日子是比较固定的,都在每年的八月七日,八日或者九日 。而在农历中确是摇摆不定的 。有的年份在农历六月下旬,有的年份在农历七月上旬 。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我国采用双重历法造成的 。老百姓爱用农历,但农历是依据月亮围绕地球转规律制定的 。
而24节气也是按照地球围着太阳转的角度制定的 。所以与农历的时间就会差的远一些 。
然而,我们知道决定地球温度的是太阳,而不是月亮,所以农历的时间其实与温度的高低是没有多大关系的!无论是农历的六月还是农历的七月,它的温度都决定于处于什么节气了!明白地说,就是节气决定温度,而不是农历的月份决定温度!
所以无论农历六月立秋,还是农历七月立秋,立秋都是立秋的温度!
无论是早熟作物,还是晚熟作物,会不会丰收,与立秋节气在哪个月没多大关系!
所以呢,“六月立秋两不收,七月立秋早晚收”这句话其实更多的是一句顺口溜 。是人们对立秋节气认识的一种误区 。
欢迎分享不同见解!
我们这里是这样的一句老话“六月立秋,两头不收,七月立秋,早晚都收” 。和题主说的这个有异曲同工之妙!在老家种地这几年我就谈谈我自己对于这句俗话的理解 。这个六月和七月指的是咱们的农历 。
六月立秋的一般都是在阳历7月份的时候,正是夏季农作物开花坐果的阶段,早早立秋了气温就会出现明显的差别 。我们这里的老话说的是这样的:“立秋以后寸草结籽” 。即便夏季农作物没有造成植株的生长,也得向生殖生长转变,所以就会造成夏季农作物不能够在其需要的气温下灌浆或者膨果 。
比如说在2018年的时候就是在农历六月二十六立秋 。在2018年的清明节前后我们这里遭受了“倒春寒”,导致了我们这里的小麦减产比较严重,甚至由于受到冻害的影响小麦直接就没有出穗 。在小麦收获的时候亩产量只有600-700斤,跟往年的1000斤的产量相差甚远 。
夏季玉米和花生的产量也受到了影响,台风温比亚在夏季农作物快收获的时候直接把玉米都给刮倒伏了,玉米的产量也下降了很多 。我家的玉米只有900斤左右,蒜茬花生的产量也只有750多斤,(跟往年900斤左右的产量差距也不小 。)
很多农谚俗语是我国历代的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准确率还是很高的 。自古我们农民一般都以农历来纪年,在农业生产中也都是以农历作为农业生产的时间参考,用农历和24节气相互结合用来指导农业生产的种植时间 。立秋是24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作为秋天的第一个节气,立秋的早晚,对农业生产是有影响的 。“六月立秋晚不收,七月立秋早晚收”,这句农谚俗语,就是古代劳动人民根据立秋节气在农历月份中早晚来预测收成的 。
- 为什么很多人农村人都是死于癌症晚期?
- 假如谭咏麟不与李克勤组成“左麟右李”组合,你认为李克勤能达到如今的高度吗?为什么?
- 为什么现在一些农村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回农村一趟全是空巢老人还有孩子,这就是人生意义吗?
- 超经典“瘦身食谱”食物轻松减肥
- 5招帮你轻巧减冬膘
- 初春多吃“洗肠菜”
- 以“关爱”为题的作文,开头要怎么写?
- 炎夏健康减肥进行时
- 吸脂减肥让“瘦”梦成真
- 女性减肥丰胸的“黄金周”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