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话“六月立秋晚不收,七月立秋早晚收”是什么意思?( 四 )


立秋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古代的时候人们的农业生产的很多过程都和二十四节气密切相关,很多人也总结出了很多和节气相关的俗语 。立秋其实就说明天气会慢慢由热转凉,气温会逐步降低,但立秋并不是真正意味着秋天已经到来,立秋以后还会有一个伏天,整个气温还是比较高的 。今年的立秋是在8月8日,立秋过了以后第三天就是三伏,有句俗语说“冬有三九,夏有三伏”,立秋以后虽然已经到了末伏,但是整个气温还是不低的 。立秋以后气温的昼夜温差可能会比较大一些,早晚的时候需要注意自己的身体,不小着凉受寒 。“六月立秋晚不收,七月立秋早晚收”,这句俗语是人们根据自己平时的农业生产经验总结出的俗语,具有很大的学习参考意义 。“六月立秋晚不收”,这句俗语的意思很简单,在农事生产中如果发现今年的立秋是在农历6月份,那就要尽量的早点种庄稼,尽量少种生长周期过长的农作物 。六月立秋的话算是比较早了,立秋以后虽然气温仍然比较高,但是随着降雨的增多,气温有可能会很快下降下来,人家都说“一场秋雨一场寒”还是比较有道理的 。在立秋的时候很多农作物正处在灌浆期,气温和阳光对它们来说非常重要,作物种子是否饱满全靠这个时期 。如果在这段时间立秋以后,气温降低,那很有可能导致农作物的生长状况出现其它的一些问题,农作物减产的可能性很大,所以会有“六月立秋晚不收”的俗语,这里的晚指的是“种植在晚”和“收获太晚” 。
“七月立秋早晚收”,这句俗语的意思是如果是在七月立秋的话,不管是种植早晚或者是收获早晚,都会有一个不错的收成 。今年的立秋就是在7月初八,这也就意味着今年是晚立秋,庄稼的收成总体都会比较好 。晚立秋的话庄稼在生长的时候就有一个非常好的膨大期,农作物的果实都会长的比较饱满一些,整体产量会相对非常高 。六月立秋或者是七月立秋对农作物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这是我们古代的农民总结出来的一些劳作经验,现在也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在相关的农业生产中可以注意一下一些事项 。
想要庄稼有更好的收成光关注农时是肯定不够的,这样的农作物产量肯定也上不了,想要农作物高产需要从各个方面入手 。一是从农作物的品种入手 。选择高产、耐旱、适应性比较强的农作物对我们的农业发展非常的有利,能够保证我们的产量 。二是水肥管理一体化 。在水肥管理上应该多下一些功夫,保证农作物在不同的生长周期都会有足够的营养成份可以吸收,保证生长过程中的营养物质摄入 。三是做好田间管理 。及时清楚田间的杂物保证其不会影响到其它农作物的生产,这样有利于农作物产量的提高 。“六月立秋晚不收,七月立秋早晚收”对我们的农业生产还是很有意义的,可以在今后的农业生产中进行相关参考 。
农村老话“六月立秋晚不收,七月立秋早晚收”是什么意思?还有两天就是小暑了,接下来的日子将进入三伏天,真正热起来的天气就要到了 。时间有时候过的真的很快,犹记得春天来临的时候,忙着春播,转眼夏天已经过去一小半了 。生活在农村,作为农民,最关心的莫过于农事活动 。在上下五千年历史中,土地的收成都是农民最关心的,老一辈们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通过日常的生活积累,总结形成了许多让人们称赞的农村俗语,用来指导农村农业活动 。眼下天气炎热,各项主要农忙活动已经告一段落,大家都在期盼整个作物生长期可以风调雨顺,等到了秋收的时候可以有个好收成 。在农村,有这么一句俗语用来预测当年的收成,叫做“六月立秋晚不收,七月立秋早晚收” 。那么,2019年立秋到底在什么时候,今年的粮食会是丰收的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