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是“知易行难还是知难行易呢?

知与行,我认为知更难 。所谓知,就是人们对一切客观事物的了解,对一切客观世界的感性认识 。如何正确地,对某种事情作出理性判断,这就要努力学习,加强自身修养,提升文化品位,全面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达到了一定水平,在工作做事情时,大脑才可以指挥你,对客观对错,曲直是非做出评判 。你心里才有一根做事的尺子和天平,从而指导你付诸实践行动 。粗浅认识,请师友雅正,谢谢邀请!

你认为是“知易行难还是知难行易呢?

文章插图
知难行易
一一“知"为"难开口""朋友好交口难开”;“行”为"不准不同意"“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
其实知难行易,与行易知难,都是说知难行易,“豆腐两碗,两碗豆腐的意思” 。"知"是懂得一条龙十二(龙的猪口),不准对此提不同意见,然后找准行动的目标方向(矢),以客观目标放矢,让提不同意见(“矢"反对“口")的意思 。“行"是以强大的意志(彳)制约不同意见(亍)的意思 。
这知行二字何难何易,不言自明 。以实践为例:求知难,行走易:"樱桃好吃树难栽,朋友好交口难开”;"不准不同意易"“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 。"要知道:这样大难就要来临" 。
(刘树成述陈龙语博文)
如,你和任何人(个体)讲,民富是国强的基础(咱老百姓有钱了,消费充足,企业容易赚钱,工作机会充足……),ta都很容易接受与理解 。但任何个体都无法实施这一认知 。WHY?涉及到实施,所有人都认为:那是OTHERS的事情,自己无能为力 。这个基本认知让个体很容易认识到的常识,到群体环节反而成了无法达成的共识 。也就是说:个人因为认为他人反对而不去思考,从而导致群体形成共识无限艰难,而群体一旦形成共识,群体做事情本身反而变得十分容易,如,40年前,改革开放前的共识形成是无限艰难的,而共识一旦形成,社会进步的速度实际超越了所有人的认知,也就是说群体推动是毫无难度的 。
再比如,有人和你讲普惠金融应该是一个APP内有28亿枚比特币等价物,14亿人注册领取后,每人帐号内有2枚比特币等价物,就是一个机器记账的普惠金融系统 。你很容易发现确实如此(普惠是把权利指向人,将义务指向机器)……但你认为这个系统会容易实现吗?大部分个体都会认为超级难以实现 。这个认知会成为普惠金融难以实现的根本性阻力 。所以,群体知难比行难,过了知的阶段,行只是每人3分钟(过了知,你才会发现2的30次方是10亿,即以你为起点,每人分享2次,经过30次分享,累积影响的群体数量是21亿) 。
谢谢!为什么大家还有这样的疑问呢?最关键就是没有读懂《易经》中的一句话 。
1、先来说说“知难行易”,西方人的学问是知难行易,他们把自己的学问搞得非常复杂,但是只要学会了,就很简单 。比如我们学习电视机维修,怎么把电视机修理好这门技术很复杂,但是你学会了就非常简单,三两下就搞定了 。
2、中国人的道理基本上是“知易行难”,我们老祖宗讲的很多道理很简答,叫做大道至简,大家也听得懂,就是做不到 。比如做人要守规矩,请问哪一个人不知道;做人要有信用,请问哪一个人不知道,我们样样都知道,但是知道就是没有用,因为做不到啊!
3、我们今天的人喜欢将道理分成两半,有的东西是知易行难,有的东西是知难行易 。一般智慧方面的东西都是知易行难,因为讲来讲去都是那几句,老子写《道德经》不过5000言,几乎把所有的事都给讲完了,如果你再让他多写一章他也写不出来了,所以他就赶紧溜了,可是这几千年来,我们都还搞不大清楚,老子到底在讲什么 。西方人不是,他们是分析又分析,搞了半天让你很烦,但是你一旦懂得就非常容易 。我们今天的年轻人思维学的基本都是西方的那一套,所以都是知难行易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