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正被困在沙漠里,前面忽然出现水、食物、地图、一百万、汽车,只能选其中两样,你会选什么?

就看你被困在什么样的沙漠里,如果是被困在撒哈拉沙漠;那么,摆在你面前的这几样东西,即便你全部拥有,结果也难以逃离沙漠 。
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面积为906.5万平方公里;而中国的领土是960万平方公里 。通过数据对比,撒哈拉沙漠的面积,相近于我国的土地面积 。
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即便你驾驶几百万的越野车;并且样样齐全,如有美女陪伴、有导航、有旅馆、有饭馆、有矿泉水、有加油站、还有足够的钱……你走出这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都要花上很长的时间 。更何况是906.5万平方公里的撒哈拉沙漠 。
再说,沙漠是个什么概念?呈现在眼里的是一望无涯的沙粒,24小时里的气候瞬息万变 。时而风、时而沙、时而冷、时而热,沙海茫茫,寸草不生,一片干枯 。
在这又大又恶劣的撒哈拉沙漠里,有水有食物有地图有一百万、还有汽车,又能怎样?面对这偌大而又凶险的沙漠,给你这几样东西,就好比你把一枚石子扔到大海里一样,泡泡都不会起一个 。
因此,为了珍惜自己的生命,在没有向导、没有足够的准备和后勤保障工作之下,人们不要轻易走进沙漠;否则,自己就是沙漠里的下一具干尸!
这是个恐怖的问题,也是生活中很容易处于的两难境地!
如何在生活中避免如此恐怖的问题,比如何处理这个问题更重要 。
先贤孟子曰:“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防祸于先而不致于后伤情,知而慎行,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焉可等闲视之 。”先贤孟子认为做到“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的“知而慎行”,就可以避免生活中这类恐怖的问题 。
老子在道德经十五章也谈到了如何避免生活出现这类问题 。老子曰:“孰能浊以靓者将徐清?孰能安以动者将徐生?保此道者,不欲尚浧 。夫唯不欲尚浧,是以能斃而不呈 。”
老子认为凡事能做到“不欲尚浧(盈)”境界,就可以避免生活中出现此类问题 。
所谓的“不欲尚浧(盈)”就是凡事要保持运动状态!保持运动状态,就是说凡事做到可接受即可,则可保留变化的余地 。保留变化的余地,则可避免“孰能浊以靓者将徐清?孰能安以动者将徐生?”的两难情况出现 。
人无所变化则僵,木无所变化则枯,兵无所变化则亡 。凡事保持“斃而不呈”的运动方式,则可避免出现中很多不应该出现的问题!
我们运用老子的“运动观”来理解孟子的“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
【如果你正被困在沙漠里,前面忽然出现水、食物、地图、一百万、汽车,只能选其中两样,你会选什么?】自古以来做事周全的士大夫,必定隐匿自身行为,外观变化可通达万物形象,深奥难测 。只因深奥难测,所以勉强来形容他:
主动隐匿,先事而备,则审慎亦如冬天涉水而人不知去就 。被动隐匿,后事而戒,则戒惕亦如畏惧四邻而人无隙可乘 。隐匿好恶,正襟危坐,则严肃亦如畏主人而人无所造作 。隐匿意图,销声匿迹,则匿形亦如冰凌消散而人难得其实 。隐匿身份,厚重少文,则愚朴亦如器未成而人难寻其形 。隐匿外表,暧昧不明,则浑厚亦如水不清而人难究其深 。隐匿志向,宽以待人,则宽广亦如谷空虚而人难窥全貌 。
谁能使动荡安静下来而慢慢澄清?谁能使安静动荡起来而慢慢具有活力?以这些为准则的遵循者,不希望呈现自身 。因为唯有不希望呈现自身,所以能隐匿自身(曲成万物) 。
如果遇到这种极端情况,我首先会选择地图地图地图!!!地图这时候可是指南针啊,不要太重要啊!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