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火炮都是155毫米的,还有比这大的吗?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
为什么?好呗!如果差了的话,也不会就留着155毫米的发展不是 。
火炮这玩意,他的威力大小,可不光是看口径大小,还得看那管子的长度 。
其实这也好理解,口径越大,炮弹就越大,砸出去之后,他威力也越大 。
再有一个炮弹的威力大小,还得看炮弹动能的大小,这个动能大小,还得看炮弹在炮管里运动的距离,距离长了,那炮弹屁股后边的火药迸发出来的气体,才会持续推动炮弹,让炮弹获得足够的能量 。
能量足了,炮弹的动能才多,砸出去威力就比短炮管砸出去的过瘾 。
所以要提升火炮的威力,一个是加大口径整大炮弹,另一个是增加炮管的长度,加大炮弹在炮管中的蓄力时间 。
那么过去,钢材料他不合格,这炮管子造不长,所以大家伙可劲的往大口径上发展,目的就是为了增加火炮的威力 。
所以过去的火炮,您看哇,一个比一个脑袋大,但这么干的结果就是,火炮的重量直线上升 。
就这东西人拉马拽的他也不好运输,再往后人们发明了卡车,拉着就能跑了 。
但在再怎么拉,他机械也是有一个极限的,突破了这个极限,您还得准备两辆卡车吗?
这太费劲了,所以随着钢材料的发展,这种畸形的发展必然会被遏制,向着良性的方向发展 。
于是在摸索中找出了炮管子长度和口径的合理配比,那火炮的威力不仅上升了,这重量还下降了,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这个155毫米口径也不见得是最佳搭配,他也有一部分人为干涉的成分 。您要是想要了解这其中的弯弯绕,小编觉得,您最好从咱家火炮的一个发展史上来了解个一二三,那么您对题主的问题也就了解了 。
咱家一开始也没火炮,造不了这玩意 。为嘛呢?首先小钢炮这类的东西,还能凑活的了,但是性能优异的火炮,别想了,咱就没那手艺 。
这一个原因是,自打鸦片战争以来,咱年年打仗,就没有一个安定的环境,军工的发展他也离不开一个好环境不是 。
再有一个原因,当年蒋介石往小弯弯地头上跑的时候,不仅仅拉走了咱大陆仅有的八百万两黄金,他还拉走了好多的设备,目的也不用小编说明白,就是为了阻止咱的发展 。
所以说咱一穷二白,还真就不是白说,啥都得从头弄 。
那么新中国成立之后,咱也开始了缓慢的发展,那会军工,农业,重工业,轻工业等等到处都是需要发展的地方 。
所以咱国家就树立起一个接着一个的项目,其中有这么一个项目,叫156工程 。
这个156工程其实是咱第一个五年计划当中的一个项目,他是咱和苏联进行了多次磋商最终确定下来的,内容是苏联对咱提供设计,成套设备等形式,扩建174个建设项目 。
但在建设过程中,咱发现有些个项目咱就没条件,搞不起来,所以最终成型只有156个项目 。
其实这156个项目,落地进行设施的有一百五十个,但在习惯上,咱喜欢叫这项工程为156工程 。
那么火炮的研发,生产体制,就是在这个工程中,咱实现发展的 。
具体是在1956年的时候,咱用苏联的D—1式152毫米榴弹炮作为一个样本,进行仿制,最终成型的是五十六式152毫米榴弹炮 。
不仅如此,同年咱还用苏联的M—46式130毫米的加农炮和M—47式152毫米加农炮,进行仿制,最终造出了五九式130毫米加农炮和五九式152毫米加农炮 。
打这里起,咱家里也有了第一代大口径火炮,这也稍稍的满足了,咱火力不足恐惧症的欲望 。
满足是满足了,但多少还是有些小毛病的,毕竟咱是仿制人家的,不是咱自己手上的技术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