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去除怀孕后脸上的黄褐斑?( 四 )


方中熟地甘温 , 滋肾填精;附子、肉桂温补肾阳而祛寒;枸杞子养肝血 , 助主药以滋肾养肝;山药、茯苓补中养脾;杜仲、巴戟天补肝肾 , 壮筋骨 。
服法:水煎分服 , 每日1剂 。
加减:脾阳弱者 , 加党参、白术各10g , 炮姜6g;胃纳欠佳者 , 加陈皮6g , 炒谷麦芽各10g 。
【转归及预后】
本病一般预后较好 , 但对于其他慢性原发病 , 应当进行积极治疗 。
【预防与调护】
1.避免长时间日晒 , 杜绝使用劣质化妆品 。
2.积极预防和治疗引起黄褐斑的慢性病 。
3.调节饮食 , 多食碱性食物 , 少摄入酸性食品 。
4.平和心态 , 调畅情志 , 使气血调和 , 肌肤濡养 。
【临证经验】
女子面部黄褐斑属中医学面部黑皮 , 或称“黧黑斑”、“面尘”等 。《外科正宗》曾说:“黧黑斑者 , 水亏不能制火 , 血弱不能华肉 , 以致火燥结成黑斑 , 色枯不泽 。”虽然一般求治者以青年女子为多 , 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 中老年女子若有此苦衷 , 亦当求治 。我们用调周法获效 , 重点在于滋阴降火 , 调复天癸功能 。至于痰饮、血瘀、阳虚等病变者 , 亦必有其临床表现 , 可随症论治 。
验案举例
赵某 , 44岁 , 干部 。
面部黄褐斑4年 , 近来加重 。初潮15岁 , 5~7/30日 , 量一般 , 色质正常 , 无痛经 。近4年来月经周期4~5/20~30日 , 量偏多 , 色红 , 有少量血块 。24岁结婚 , 1-0-1-1 , 外用工具避孕 。妇科检查未见异常 。BBT低温相偏高 , 高温相欠稳定 。就诊时两颊至鼻翼旁有蝶状褐斑 , 逐渐加重 , 经用多种祛斑的化妆品和药物少效 。心烦易怒 , 夜寐不熟 , 大便时干时溏 , 现值周期第13天 , 已有蛋清样带下 , 量少 , 腰酸头昏 , 经前乳房胀痛 , 一般持续7天 , 舌质偏红 , 脉细弦 。
根据症状 , 从阴虚火旺论治 , 予以滋阴解郁 , 方取滋肾生肝饮 , 处方:丹参、赤白芍、山药、熟地黄、炒丹皮、茯苓、川断、菟丝子各10g , 炒白术、泽泻、山楂各9g , 醋炒柴胡、山萸肉各6g , 五灵脂12g 。服药7剂后BBT上升呈高温相 , 遂在方中加紫石英(先煎)9g , 绿萼梅5g , 再服7剂 。患者复诊时自述经前5天阴道少量漏红 , BBT高温相不稳定 , 呈缓慢下降 , 经行时血量中等 , 色红 , 有血块 , 腹胀 , 腰背酸痛 , 经前乳房胀痛减轻 , 经行7天未净 , 腹胀便溏 , 舌质偏红 , 苔腻 , 脉细弦 。转从健脾滋阴、化瘀固经论治 , 方取参苓白术散合加味失笑散 , 处方:太子参15g , 炒白术、山药、炒丹皮、茯苓、桑寄生、五灵脂各10g , 煨木香、六曲各9g , 大小蓟各12g , 炒蒲黄(包煎)6g , 牡蛎(先煎)15g 。药服7剂 , 至经间排卵期予补肾促排卵汤 , 加重滋阴降火、理气健脾之力 。经前期亦按经前期方 , 行经期予以疏肝调经 , 用越鞠丸合五味调经散治之 。经后期如大便溏 , 仍用参苓白术散合失笑散治之;如大便偏干 , 用滋肾生肝饮加减 , 但需加碧玉散、薏苡仁、焦山楂 , 或再加桑白皮、炙鳖甲等 。如法调治4个月经周期 , 面部黄褐斑基本消失 , 月经亦渐趋正常 , 患者十分感激 , 疗效亦出于医者之所料也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