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总统普京为何坚持修建刻赤海峡大桥?( 三 )


关于在克里米亚半岛和塔曼半岛之间修筑桥梁的最初构想始于1943年,提出这一构想的是德国建筑师阿尔伯特·斯佩尔,他之所以计划修筑这座桥梁是为了加速德军在高加索战役中进攻苏联,然而还没等到这座桥梁完工克里米亚半岛就已在同年10月被苏联红军解放 。苏军为便利自己的调兵速度,于是接手德意志国防军遗留下来的工程于1944年11月完成了全长4.5公里的铁路大桥,然而在次年2月刻赤海峡大桥因为桥墩缺乏防波堤保护而遭浮冰撞毁 。战争结束后随着苏联的战后重建重修刻赤海峡大桥以便利克里米亚半岛和塔曼半岛的联系被提上议事日程,然而因为资金不足只得暂时搁置 。不料这一搁置竟是数十年之久,直到苏联解体也没能完成重修刻赤海峡大桥的目标 。直到1999年莫斯科市长卢日科夫才重新提出了兴建一条三层大桥的方案:一层为公路,一层为铁路,一层为铺设水管和天然气管专用 。2010年4月25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和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签署兴建大桥的同意书,同年11月26日两国再签定了相互谅解备忘录 。2013年12月通道建设协议在签署多份双边合作文件框架下签署 。通道可将乌克兰赫尔松到新罗西斯克的路程缩短450公里 。
2014年2月乌克兰发生国家政变后亲西方的新政府上台,而以俄罗斯族裔人口居多的乌克兰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随即在2014年3月16日就自身地位举行全民公投,最终超过96%的投票者赞成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 。2014年3月17日乌克兰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议会宣布:克里米亚独立成为主权国家,命名为克里米亚共和国 。次日克里米亚宣布加入俄罗斯,俄罗斯总统普京随即批准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的条约草案,至此克里米亚成为俄罗斯实际控制下的地区 。就在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的当月底普京就重提修建刻赤海峡大桥一事,在经过四年的修建后在今年的5月15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出席了刻赤海峡大桥的通车仪式——他亲自驾驶卡车通过大桥 。
普京之所以对修建刻赤海峡大桥如此热心还是出于控制克里米亚的目的:事实上早在苏联时代就不止一次提出重修刻赤海峡大桥的议案,但当时的苏联根本无法预见到自己会在几十年后解体,因此控制克里米亚一事在当时苏联的整体布局中还并不是特别突出,于是重修重修刻赤海峡大桥一事一再被搁置 。然而对俄罗斯而言:克里米亚实在太重要了——就克里米亚本身而言:这里控扼黑海门户,苏联时代黑海舰队的基地就设在克里米亚半岛上的塞瓦斯托波尔军港 。苏联解体时俄罗斯和乌克兰并未就黑海舰队的归属问题达成一致,以致于在苏联解体一年后黑海舰队仍悬挂前苏联海军军旗 。1992年8月俄、乌两国在雅尔塔达成协议:将黑海舰队变成俄乌联合舰队,由两国共同指挥 。事实上俄罗斯的地缘环境有利有弊:尽管拥有辽阔的战略纵深,但却缺乏走向世界的出海口,而克里米亚的塞瓦斯托波尔军港以及黑海舰队恰恰就是俄罗斯进出黑海的关键所在,这就不难解释俄罗斯为什么竭力想要控制克里米亚了 。就俄乌关系而言:自乌克兰独立以来就一直在俄罗斯和西方国家之间来回摇摆,而俄罗斯则对乌克兰国内亲西方的苗头始终保持高度警惕 。在俄罗斯看来:乌克兰同北约和欧盟的接触是对俄罗斯战略空间的挤压 。要知道乌克兰和波兰、捷克这些东欧国家是不一样的:波兰、捷克虽然是前苏联阵营的国家,但毕竟不是苏联的加盟共和国,在地理位置同俄罗斯也有一定距离;而作为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的乌克兰对俄罗斯而言可谓就在家门口,更何况俄罗斯民族的发源地还是乌克兰境内的基辅罗斯,无论从民族情感或是地缘战略上而言:俄罗斯都无法接受乌克兰倒向西方的潜在可能,而一旦俄罗斯获得克里米亚则将对乌克兰构成强大的战略威慑,使乌克兰在同西方时不敢忽略俄罗斯的声音 。修刻赤海峡大桥的对俄罗斯控制克里米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和平年代这座桥可以大大便利克里米亚同俄罗斯本土之间的人员、经济联系,对当地的经济建设具有极大的价值;如果一旦爆发军事冲突,那么这座桥也将大大便利俄罗斯军事人员和军事装备的调度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