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书法家晚年,弘一法师写字大变而王羲之怎么没有大变?】弘一法师的变,让大家摸不着头脑 。出家前与出家后,他的书法从传统书法变为没有尘世共识美的“字” 。

文章插图
王羲之的书法不是没有变化,只不过他距离我的时代太过久远 。他早期的书法并不足以为当时的人所重 。到了晚期以后才进入佳境 。王羲之的书法留存于世的,以书信居多 。当时的人书信有这样一种回复方式,字写的好的,对方便会保存下来,重新用一张纸写回信 。字写的不好的,对方则翻过来写上回信送回去 。他不好的字迹早已经淘汰干净 。这是一个原因 。

文章插图
要说变化,王羲之留存到现在的字迹虽然没有真迹,但从唐代摹本留下来的书作中,我们很难看到完全雷同的两件字形体态 。光是他的“王羲之”三个字的写法,都是三四十种不同的写法 。写法不同,神情各异,但却透显出王羲之所独有的神韵 。王羲之的变,是向着完美的方向去变 。

文章插图
弘一法师的生活年代距笔我们的时代不算太远 。不足百年 。他出世以后的书法,不能用世俗的美丑去对禅宗佛道中的世界观去解读 。能欣赏的人,我不会对他们说三道四 。不能欣赏的人,也不必哀叹自己没有慧根 。佛家的追求与俗人的追求是不一样的 。

文章插图
个人觉得,弘一法师书法来自玄奘禅宗墨迹,从年青时的书法风格与正统的书学风格不一样,极具个性化 。年老时多半心有余,力不足,书法风格显的稍微迟顿凝结,不如年壮时书风之雄健,洒脱 。这是很自然的一种迹象,无可多疑 。
羲之书法走的与弘一书法不是一条道,而是开了书法历史之先河的行草书法,基础牢固已成定然,这种书法风格已经根深蒂固,大众喜好,一般情况下是不会有大的变动的 。
在近现代艺术史上弘一法师绝对是顶级大师之一,鲁迅先生曾经请法师写过一幅字,在日记中郑重地记下"乞得"二字 。法师中晚年书风大变,完全和与出家前风骨迥异,只能臆测这是出世后研修佛法顿悟的因果,像我这样的一般人只能仰望 。多说一句,毛主席晚年书法也是质的飞跃,可见人之龙凤者确有相通之处 。
三千里馬此问很有意思 。我想弘一法师的人生和他的书法之变很一致,弘一法师出家之前轰轰烈烈,出家之后心绪冷落 。出家前他写过一首《堤边柳》的歌词,“堤边柳,到秋天,叶乱飘 。叶落尽,只剩得,细枝条 。想当年,绿蔭蔭,春光好 。今日里,冷清清,秋色老 。风淒凄,雨淒淒,君不見,眼前景,已全非 。眼前景,已全非 。一思量,一回首,不胜悲 。”歌词写出了他落秃的心情,他怎么也拾不起张猛龙碑那种坚挺豪放,枝繁叶茂的笔致,只能板若落叶之后的秋色枝条,冷若冰霜的单一笔调来也 。或曰,他出家前的书法并不成熟,还在探索之中,多半是随着心情在写,故而变化很悬殊,也就不足为怪了 。相反,王羲之书法底蕴深厚,老而弥坚,晚年之书尤善,纵观右军书无有唐突不稳者,稳而书至炉火纯青是理所当然 。
首先,在书法上弘一不能与王羲之相提并论,羲之是大师之上的书圣,而弘一距此还是有相当距离的 。
羲之之所以头戴书圣贵冠,首要原因是开宗立派的集大成者,到达了一个历史的峰巅,再变法就是下坡路了 。这对一个只活了五十多岁的人来说,已经没有可能了 。
- 鲁迅少年玩伴闰土的晚年生活是怎样的?
- 我是自学书法的小学老师,写了几个字请书法家赐教指正?
- 鲁迅晚年得子,他对待孩子什么样?
- 同样是沿海,为什么青烟威海边有草、有树、有绿化,而潍坊海边就是盐碱地?
- 同样是含有蛋白酶,为什么菠萝吃起来麻嘴,而木瓜吃起来不麻嘴呢?
- 同样是经济发达,为何广东人最爱生孩子,江苏人却最讨厌生孩子?
- 5个错误让你的运动不减肥
- 同样是77㎡的户型,她家凭啥就堪称“设计模板”?真的太巧妙了
- 同样是热,为什么湿热比干热更难受
- 简单幸福的晚年生活是什么样子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