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月的宝宝肠胃不好,总拉肚子,该怎么调理?

拉肚子也称为腹泻 。临床中腹泻的宝宝非常多 。腹泻有两个特点:不好治而且越拉越重 。那孩子为什么会腹泻呢?根本原因就是脾胃功能弱,这是导致腹泻的最大原因 。只有增强脾胃功能,腹泻才能好的快 。脾胃功能好的孩子,腹泻机率低,治愈时间短,治愈时的反应快 。
腹泻的定义是什么呢?腹泻是指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如水样症状的疾病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节为多 。在中医五行中,脾对应的季节是长夏,而长夏多主湿,中医里讲“无湿不成泻” 。天气越热,脾的功能越差,腹泻的机率就会越高 。
腹泻一般以2岁以下的孩子发病率居高,这是由婴幼儿的生理周期特点决定的 。婴幼儿脾常不足,很容易感受到外邪,又内伤于乳食,故古书上说“腹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 。
从中医上讲,小儿发生腹泻的病因有以下几种:
一,感受外邪 。风寒暑湿燥火 。需要说明,这里没有燥邪,因为燥能胜湿,燥邪只能引起便秘 。除此之外,风寒暑湿火之邪都可以侵犯人身 。
二,内伤乳食 。吃多了,吃凉了,吃的不干净了,吃的过于肥甘厚腻了,都可发生腹泻 。
三,脾虚 。小儿先天脾胃功能薄弱,经久不愈,导致泄泻 。出现“完谷不化”的现象,也就是吃啥拉啥,或者有大量奶瓣 。
重症腹泻有时还伴有高热,烦躁,囟门凹陷,精神萎靡,小便短小,皮肤干燥,啼哭无泪等轻度脱水状 。出现上述症状家长要高度重视,及时就医 。西医对腹泻没有分类,统统采用益生菌的方法调理肠道菌群,而中医分的就比较细,下面就讲讲中医是如何区分各种腹泻的症状的 。
1,湿热泻 。肠道内的湿邪热邪太多,脾虚不运,食积化热 。症状表现为:肛门红肿有灼热感,手搭肛门上有热气,并伴有红臀 。泻下急迫,量多次频,但排不净 。腹痛发热,恶心呕吐,小便短少,舌苔黄舌质红 。大便呈黄褐色,味臭,会有少量血丝血片出现,对肠道损伤很大 。湿热泻和西医上的痢疾和细菌性肠炎临床表现非常相似 。湿热泻的治疗原则是:清热利湿,以泻治泻 。小儿推拿里退六腑,清大小肠是主穴 。
2,风寒泻 。也就是受凉引起的 。症状表现为:肛门色淡,皱壁黏潮 。大便稀如水样,伴有泡沫 。臭味不大,肠鸣腹痛,恶寒发热,咳嗽流涕,舌质淡,有过典型的受凉史 。风寒泻的治疗原则是:驱内散寒止泻 。用热敷和艾灸肚脐效果较好,用小儿推拿的手法,补脾,补肾阳,外劳,三关是首选 。
3,伤食泻 。俗称吃多撑着了 。症状表现为:肛门肿涨而痛,周围红色 。大便稀,伴有凝块儿或食物残渣 。腹胀,便前腹痛便后轻松,气味酸臭,不爱吃饭,舌苔黄厚,夜卧不安 。伤食泻的治疗原则是:与湿热泻的治疗思路一样 。另外要少食或吃流食,在小儿推拿中多用揉板门,清胃,清大肠退六腑为主穴 。必要时加服鸡内金 。
4,脾虚泻 。也就是吃啥拉啥 。症状表现为:肛门不红肿 。长期腹泻,大便稀溏,色淡不臭,不成形 。食困,食后作泻伴食物残渣 。形体消瘦,面黄,肌肉松软,精神萎靡 。脾虚泻的治疗原则是:温补脾胃 。运用小儿推拿的手法有:补脾,补肾阳,三关,板门,足三里,捏脊再加艾灸,效果好 。
总之,婴幼儿本身消化能力差,脾胃虚弱是导致腹泻的主要原因,而婴幼儿腹泻一旦发生,又往往直接或间接损伤到脾胃,从而影响到孩子的进食和脾胃功能,所以在临床上就会形成恶性循环 。一旦发生腹泻,除了要辩证施治,保护好孩子的脾胃之气不再受到伤害之外,家庭护理也非常重要 。注意饮食卫生,食物要新鲜干净,切勿暴饮暴食,“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吃奶的孩子尽量母乳喂养,不要在夏季或孩子生病时断奶,吃辅食的孩子家长掌握好食物添加原则,适当控制食量,多吃流质食物,如山药粥,芡实粥,有健脾的作用 。保持孩子皮肤清洁,便后用温水清洗肛门,注意腹部保暖 。并且止泻后仍要继续调理,直至痊愈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