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容若的《梦江南·昏鸦尽》,你是如何赏析的?( 四 )




纳兰容若的《梦江南·昏鸦尽》,你是如何赏析的?

文章插图

王国维说:李煜的词,变"伶人之词为士大夫之词",此句何解?意为词不再是南北朝以来,描摹女子情态,调笑娱乐的文人玩物,而是有了士大夫写诗一般的寄托 。何为寄托?中国古代自古有之,"诗言志"'诗缘情" 。
李煜有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词中写得不再是春水,李煜也不是伤春怀秋的文人,而是亡国之痛,这江水寄托着词人亡国之痛下的思念啊 。
再看纳兰的《梦江南 昏鸦尽》,写了一个女子眼见闺阁女子,见昏鸦乍起,见房中一切景物触目伤感,最终心和香灰一般冷落 。其实,也寄托着纳兰自己的身世遭遇 。自己心爱的人被选入宫中,何尝不是和这个孤单的女子一样?
王国维所谓变"伶人之词为士大夫之词",气象之大,也是因为,本写男女之情的诗词,跳出了性别、身份的批评,上升到人性的共通之处——"情" 。可以说,这急富有悲剧色彩,是为什么能在不同时代唤起共鸣的缘故了 。
很喜欢纳兰性德的词 。人生若只如初见,一生偏爱纳兰词 。


纳兰容若的《梦江南·昏鸦尽》,你是如何赏析的?

文章插图

昏鸦尽,小立恨因谁?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 。心字已成灰 。
读完,顿觉得愁恨凄凉扑面而来 。户外,随着乌鸦越飞越远,直至和黄昏融为一体,消失无踪,惆怅怨恨却不断从心中涌起,香阁外,雪花如柳絮般翻飞着,香阁内,阁缝透进来的风,微微的,吹拂着梅花,可叹,香已成灰,心也成灰 。
这首词,最精彩的在“心字已成灰”,既自然地指地面上留下的心形灰烬,又巧妙地道出了词中人感情上的心灰意冷 。语带双关,耐人寻味,充满着真挚的感情 。这也许正是纳兰词的令人感动 。
码过公文、蹭过新闻、钟情古文的天飞文言,期待你的互动,谢谢你的关注 。
梦江南·昏鸦尽

昏鸦尽,小立恨因谁?
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 。
心字已成灰 。
整首词纳兰容若以旁观者的视角来写,首先他看到一个闺阁女子忧愁而立,却不知她在幽怨何事因何人 。疑问之下答案已现,幽怨的事自然是因身在寂寂深宫难解相思寂寞这件事,而相思的人自然是这个在宫外同样思念着自己而在此以写词排遣的人,一句疑问异曲同工于那句“一入宫门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黄昏的群鸦飞尽,以这一充满落寞寂寥的情景作为背景,背景之下一女子静静立在一处,满眼愁绪无从倾诉 。

纳兰容若的《梦江南·昏鸦尽》,你是如何赏析的?

文章插图
接下来诗人写道雪花如柳絮般急切的翻飞进女子的闺阁,微风轻吹着瓶中的梅花微微颤动 。这一景色本身极具美意,但妙就妙在虽美,整体却呈现出萧瑟之情境,更深一步的表达这位忧愁而立的女子心绪幽怨,所目极之处皆充满寂寞无奈之感 。
最后诗人以“心字已成灰”为词作结,将所有的萧瑟景画、孤寂人心做了总结:一切的一切不知何时方到尽头,总之,心已成灰,全无生气波澜 。将这位闺阁女子的寂寞愁绪瞬间推向顶峰,全词结束 。所有的忧怨在结束之时达到顶峰,这是怎样的心灰意冷呢,所有的人都会感受到,这是一种难耐却无处排解、无处倾诉忧怨 。

纳兰容若的《梦江南·昏鸦尽》,你是如何赏析的?

文章插图
我们所读到的词便是这样一种感情,而这首词也正是纳兰容若因青梅竹马的表妹谢氏被选入深宫后,因思念表妹而写下的词 。纳兰容若虽身为皇亲国戚,且深得康熙皇帝信任重用,却也不得违逆规制,眼看着自己深爱的表妹走入深宫之中,一道宫墙,两地相思,无处解 。整首词所表达出的忧愁寂寞又无奈的情景情绪便是纳兰容若真实的情感写照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