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钢琴家》的导演,经历了什么故事?才把电影拍这么好?( 三 )


1914年8月,爱国热情高涨的"流浪鸟"们上了前线 。维尔姆作战英勇,三次负伤,自豪地回到祖国 。然而像许多同胞一样,他把《凡尔赛条约》视为对德国的侮辱 。战后一年,在"流浪鸟"的一次集会上,维尔姆遇到了让她心仪的姑娘安娜玛丽.克鲁马赫尔 。他们结了婚,1927在塔洛的一个小村庄安下家,安娜玛丽先后生下两个儿子和三个女儿,一家人过得宁静而美满.
当希特勒赢得1933年大选时,维尔姆认为他的纲领接近"流浪鸟"所崇尚的平等思想--元首不是许诺说,所有德国人不论出身多么卑贱,只要参加国家社会党(nazi)都可以一展宏图吗?他参加了nazi冲锋队,两年后又加入了nazi党 。年轻的维尔姆喜欢唱歌、郊游、森林、营火 。他为能够参与祖国的复兴而心醉,根本没有想到第三帝国即将带来的灭顶之灾 。
波兰犹太钢琴家
就在维尔姆投身nazi的时候,一个年轻的波兰钢琴家已是柏林音乐学院二年级的学生,他叫瓦迪斯瓦夫.什皮尔曼(WladyslawSzpilman),当时22岁 。或许是家族基因的遗传,或许是后天的熏染,瓦迪斯瓦夫很早就在音乐方面显露了过人的天分,16岁便考进华沙的弗雷德里克.肖邦音乐学校 。一首曲谱,他只要读一遍,就能无懈可击地弹奏出来,而且能以任何调式即兴弹奏一些完整的作品 。父母在私下里不胜欣喜:"将来这是又一个鲁宾斯坦,又一个霍罗威茨!"
瓦迪斯瓦夫的父亲塞缪尔是卡托维兹歌剧院的第一小提琴手 。他一向仰慕德国的音乐文化,希望儿子将来在德国发展 。"德国有300部歌剧,而波兰只有3部!" 他常对瓦迪斯瓦夫说 。然而希特勒执政后开始迫害犹太人,父亲的希望破灭了 。年轻的钢琴家回到华沙,他创作的歌曲折服了许多音乐厅的经理,机遇向他微笑 。他应聘到广播电台工作,不久就开始给老家汇款了 。后来,他在斯利斯卡街买了一套三居室的公寓房,把父母和弟妹都接来同住,那是什皮尔曼一家最幸福的时光 。
1939年9月1日,战争爆发了 。23日,瓦迪斯瓦夫正在电台播音室演奏肖邦,一群德国轰炸机飞向华沙 。一小时后,首都的供电中心首先被炸毁,电台的播音嘎然中断 。
"我感到羞耻"
1939年8月底,维尔姆.霍桑菲尔德再次应召入伍,这时他已44岁,被分配到后卫部队,没有直接参与入侵波兰 。10月,他被派往波兰的帕比亚尼采,管理一个临时战俘营 。
一天在战俘营外,一个女人上前用德语跟他搭话:"求求您,先生,我丈夫被关在这里,我现在怀着孕,他母亲快咽气了,只求临终前再见儿子一面,要是您能放他出来求您了!"
这个叫佐菲亚.切齐奥洛娃的女人其实是编了个故事,她并没有怀孕,她的婆婆也没有病危,但是霍桑菲尔德相信了,答应帮她 。三天后,波兰军士长斯坦尼斯拉夫.切齐奥拉获得了自由,心存感激的夫妇俩把德国军官请到家里,坦告真情 。从那以后,他们成了常来常往的朋友 。
这期间,维尔姆对德国军队在波兰的使命逐渐产生了怀疑 。1940年冬的一天,他看到一群德国兵毒打一个波兰孩子,因为怀疑他偷了干草 。这件事又一次深深触动了他,他在给妻子的信中写道:"我的所有热情都熄灭了 。看到我们的人在波兰的所作所为,作为一个德国军人,我感到羞耻 。"从这时起,他开始写战时日记,通过军邮一篇一篇地寄给妻子 。
1942年,维尔姆.霍桑菲尔德晋升上尉,负责管理华沙驻军的体育设施,组织各种运动项目的训练和比赛 。他在驻地开了波兰语课,让德国官兵学习波兰语,请来授课的安东尼.切齐奥拉神父就是佐菲亚丈夫的哥哥 。当德国人在战场上处于劣势时,神父对上尉说:"你们打败了,扔掉你的军装吧!我们会把你藏起来 。"上尉拒绝了,他说:"我知道上帝在诅咒德国人,但我不能抛弃我的同胞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