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钢琴家》的导演,经历了什么故事?才把电影拍这么好?( 五 )


"可是我出不去 。"
维尔姆猜到了:"你是犹太人?"
钢琴家把自己的隐蔽处指给上尉 。在此后的几个月里,维尔姆多次回来 。给他带来面包和大衣 。
一天,钢琴家问他苏联军队到了哪里 。
"已经到了维斯瓦河东岸的普拉加,华沙的一个区 。你一定要挺住!最多只有几个星期了,战争不会拖过春天 。"
维尔姆最后一次回来是在1944年12月12日,带着面包和被子 。道别前他告诉钢琴家:"我的部队要离开华沙了,俄国人随时可能过来 。"
1945年1月17日,维尔姆.霍桑菲尔德被苏联红军俘虏 。
明斯克的囚徒
恢复和平以后,瓦迪斯瓦夫回到波兰广播电台工作,在第一次直播节目中,他又演奏了肖邦 。他开始撰写回忆录 。凭着惊人的记忆力,他清楚地记得自己度过的每一段时光、交往过的每一个人的名字和住过的每一个地方 。这部回忆录于1946年出版,书名为《城市的毁灭》 。40年代末,瓦迪斯瓦夫娶了医科大学的女学生哈利娜,后来又有了两个儿子 。新的天伦之乐医治了心灵的创伤,他把对逝去亲人的痛苦思念埋藏进记忆的深处 。
人们很久都没有维尔姆.霍桑菲尔德的消息 。直到1946年6月,一个从苏联明斯克战犯营获释的犯人
给安娜玛丽带来一封信,那是维尔姆写的,他在那里干着挖渠和养猪的活儿 。维尔姆把他帮助过的波兰人的名单写给了妻子,并嘱咐:"去找切齐奥拉,他还可能找到我帮助过的其他犹太人 。"
安娜玛丽找到切齐奥拉神父,神父立即给明斯克战俘营的长官写了信,证明霍桑菲尔德在战争期间确实救助过一些波兰人和犹太人 。但是上尉没有因此获释 。1947年7月,霍桑菲尔德在战犯营中风,两年后拖着病体接受审判;1950年被判处死刑,后减判为25年苦役 。
关于这条问题我们可以先从《钢琴家》导演罗曼·波兰斯基的经历说起
罗曼·波兰斯基出生后不久,全家就遇到在法国兴起的反犹排犹浪潮迫害,而迁回在波兰的老家克拉科夫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军迅速占领克拉科夫,并下令驱逐波兰人以供德国人居住 。罗曼·波兰斯基的母亲、父亲和叔叔相继被抓入集中营,母亲死于奥斯威辛,父亲在奥地利毛特豪森集中营侥幸保存了性命,罗曼·波兰斯基则逃出克拉科夫的犹太人居住区,并通过一个波兰农夫的帮助在二战中存活下来,所以早年的罗曼·波兰斯基是在战火与颠沛流离中度过的,在他的童年留下了不可抹去的痕迹 。
《钢琴师》这部电影上映于2002年,罗曼·波兰斯基的演绎生涯开始于1955年,它的第一部作品就是他自己自编自导自演的短片——《自行车》,那是的他还没有从罗兹电影学院毕业,直到1960年3月,罗曼·波兰斯基从罗兹电影学院毕业那是他已经完成《自行车》、《凶手》、《两个男人与衣柜》、《灯》四部作品了,可以说早年的罗曼·波兰斯基就有自己的创作思想和创作能力 。
从1955年到2002年,罗曼·波兰斯基前后共计创作了20部影视作品,《水中刀》、《荒岛惊魂》、《唐人街》、《苔丝》、《怪房客》等作品纷纷获得历届奥斯卡奖项提名,他本人也数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提名 。大量的优秀作品也让罗曼·波兰斯基的功底得到沉淀 。罗曼·波兰斯基是一位善于在有限空间和时间里制作出富有生命力作品的大师,他的作品一直擅长挖掘人性深处的阴暗 。
终于2002年,以半纪录片式手法拍摄的根据波兰犹太作曲家和钢琴家席皮尔曼自传改编的剧情片《钢琴师》的问世,获得第7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奖提名、第56届英国电影学院奖电影奖-最佳影片奖,罗曼·波兰斯基凭借此片获得第7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奖、第56届英国电影学院奖大卫·林恩导演奖、第25届欧洲电影奖最佳导演奖提名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