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钢琴家》的导演,经历了什么故事?才把电影拍这么好?( 四 )


"我们都死了,就在此刻 。"
德军在华沙将犹太人圈禁在犹太人居住区 。由于斯利斯卡街就在其中,什皮尔曼一家不能迁居他处 。瓦迪斯瓦夫在下等小酒馆弹琴,挣的钱不够全家口,他们不得不一点点变卖家产 。到1940年底,一直舍不得卖的钢琴成了最后一件没有保住的家当 。坏消息不断传来,听说一些小城市的犹太人居住区都被洗劫一空,但父亲仍然心存侥幸:"华沙是大都市,我们有将近50万人,他们不能那么做 。"
灾祸还是降临了 。1942年8月16日,什皮尔曼一家和数千犹太人一起被押送到Umschlagplatz车站,开往死亡营的列车即将从这里出发 。人们在酷暑中挨了好几个小时,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饥渴难耐的什皮尔曼一家以天价买了一块点心,分成六份,这是全家人在一起的最后一顿午餐 。
士兵们接到命令,开始把人群赶进臭气熏天的车厢 。忽然,瓦迪斯瓦夫听见有人大叫:"瞧,这是什皮尔曼!"一个警察--可能是在小酒馆里听过瓦迪斯瓦夫的演奏--跑来抓住他的衣领,把他拽出队伍 。眼看着弟弟妹妹扶着母亲上了车,父亲正四处张望着寻找他,瓦迪斯瓦夫的眼泪夺眶而出,"爸爸!"他高喊着,挣扎着,要和亲人在一起 。士兵们把他推开了,其中一个冷冷地说:"你犯什么傻?还不赶紧逃自己的命去!"
瓦迪斯瓦夫一下子明白了等待着这些人的是什么,这些被强行塞进车皮的不幸的人!他转身拔腿飞奔两三天后的一个夜里,他梦见了弟弟,弟弟俯身对他说:"我们都死了,就在此刻 。"
1943年2月,华沙犹太人区暴动的前两个月,一些朋友和广播电台的同事找到了瓦迪斯瓦夫,把他安顿在雅利安人居住区的普拉沃斯卡街 。因为怕被抓住,他不敢出门,而且不得不一次次转移,更换住所 。电台付重金让一个技术员照料他的生活 。但是到了夏天,送饭突然中断了,瓦迪斯瓦夫困守藏身之所,无以果腹 。几个星期后,当朋友们赶来时,钢琴家已奄奄一息 。电台又为他另找到一个住所,房门从外面用挂锁锁上,瓦迪斯瓦夫在这里提心吊胆地躲了63天,直到1944年8月华沙起义 。
漫长的63天中,他听到巷战的轰隆声和嘈杂声,然后是居民随着德军的推进而撤退 。一天,他从窗口看到德国兵正在放火焚烧他藏身的这座公寓 。与其被活活烧死或者跑出去被打死,他宁肯自杀 。他吞下了30粒安眠药,默告家人:"我来了,和你们重聚来了 。"
"你要挺住!"
公寓的大火在烧到瓦迪斯瓦夫住的地方之前熄灭了,昏迷许久的钢琴家竟又苏醒了过来 。他恍恍忽忽走到外面,踯躅在废墟中 。环顾四周,战前有131万居民的华沙如今已是一座空城,他好像当年的鲁滨逊,漂流在孤岛上 。只是,不时还有德国兵巡逻,他只能找机会偷偷钻进废墟下的那些厨房,找一点食物充饥 。他蓬头垢面,瘦得脱了形,在饥饿、孤独和惶悚中苦苦挣扎 。
一天,他又摸进一个厨房,正埋头在撤离的主人没能带走的坛坛罐罐里聚精会神地翻找,没有听到身后的脚步声 。突然一声德语问话:"你在找什么?你不知道德军参谋部要驻扎到这里来吗?"
大难临头,衰弱不堪的瓦迪斯瓦夫已无力逃跑,他绝望了:"随你把我怎么处置吧!"
"你是谁?" 军官又问,他正是维尔姆.霍桑菲尔德 。
"一个钢琴家 。"
维尔姆指了指隔壁屋里的一架钢琴:"弹吧!"
瓦迪斯瓦夫在钢琴前坐下,开始弹奏肖邦的《g小调叙事曲》 。飘荡在瓦砾堆上的优美旋律令上尉动容
"我帮助你出城,送你到乡下一个小村子去,"维尔姆建议,"在那里就安全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