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多用来形容人死的时候也不忘记自己的妻妾(妻儿) 。
李清照在这里用这个典故,正面意义是为了突出他们两人最终感情如一,赵明诚临终之际并无牵挂其它女人 。他并没有像曹操那样将家中的财产、家业交付给其他的侍妾 。而是都留给了自己 。这不得不说是对她之前忧愁善感的一种释放 。
反面意义却又正好说明赵明诚生前是有侍妾的 。
问题:赵明诚去世时,李清照为什么说他“素无分香卖履之意”?分香卖履有什么典故?
这句话出自李清照的《金石录后序》金石录序》,在这篇文章中,李清照讲述了靖康之变前后,她与丈夫赵明诚生离死别的故事 。
分香卖履这一段,是夫妻二人感情破裂的表现 。

文章插图
李清照的父亲与赵明诚的父亲,分属于北宋政坛的两派 。李清照父亲李格非属于苏门后四学士之一,而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则对于苏门所属的元佑dang人恨之入骨 。
苏门的陈师道因为不愿意老婆借用连襟赵挺之家的棉袄,外出被冻病而死,可见这两种人走在一起并不容易 。
大家脑补一下李商隐因为婚姻生活,在牛李两派中的遭遇。
不过,来自于两派家庭中的年轻人还是走在了一起,双方的家长同意这桩婚事,成就了一段美满的婚姻 。
赵明诚也是当时的才子,与李清照志趣相同、情投意合 。一起度过了多年赌书泼茶的幸福生活 。
但是这一段生活,最终被战争所打破 。而他们的感情生活,也渐渐出现了裂痕 。

文章插图
在靖康之变以前,生活在北方青州的李清照和赵明诚,最早收到金兵的威胁 。因此早早就准备南下了 。
靖康二年三月,赵明诚因奔母丧先南下金陵,并且任江宁知府 。李清照收拾好家中的古董字画古玩等珍宝后,也在沦陷之前南下 。动身不久后,青州就被金兵占领,她知道,这一生可能再也回不去了 。
更加令人痛苦的是,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在任职金陵的时候,竟然做了一件很丢人的事情 。
在儒家的文化中,读书人的理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要作刘琨、张巡、颜真卿一类铮铮铁骨的士人 。
但是赵明诚身为最高长官,竟然在兵变时找了根绳子出城溜之乎也了 。
可见不是所有读尽圣贤书的人,都有骨气“留取丹心照汗青” 。

文章插图
我们最熟悉的李清照作品就是这首《乌江》: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首诗是对于临阵脱逃的士大夫的一种羞辱 。
除了这首诗以外,宋朝人庄绰在《雞肋編》中还记载了四个断句:南度衣冠欠王导,北来消息少刘琨 。又云:南游尚觉吴江泠,北狩應悲易水寒 。
庄绰明确地说,李清照“作詩以诋士大夫”,而且““后世皆当为口实”矣 。”
王导是永嘉之乱以后,司马氏南渡后的肱骨之臣,辅佐司马睿奠定了东晋的基业 。刘琨是永嘉之乱以后留在北方抗战的晋朝将军,少年时和祖逖一起闻鸡起舞的那个人 。
北狩應悲易水寒,是指两个倒霉皇帝还在北方受苦呢?这些南下的士大夫们却不思进取 。
李清照说,南宋看不到王导和刘琨这样的人 。言下之意,尽是些和我老公赵明诚一样的窝囊废 。作诗还行,迎回二帝恢复中原是没有指望了 。
因此庄绰认为,李清照的这些诗诋毁士大夫 。站在赵明诚的角度,老婆这样评价他,他是什么心情呢?
- 宿迁一带,家里老人去世,女儿负责做什么?有哪些讲究?
- 真皮方向盘怎么清洁和保养?
- 一个人在极度悲伤,情绪低落的情况下,为什么总是会梦见去世的亲人?
- 《非诚勿扰》女嘉宾俞夏自爆减肥经历
- 你是如何看待人去世24小时内火化,直接埋葬而不通知亲戚朋友?
- 婆婆去世了,本命年还能穿红色衣服吗?
- 大数据杀熟如何避免杀死用户忠诚度?
-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是我们追求的正确爱情观吗?
- 为什么有的地方不许女儿给去世的父母上坟?是重男轻女吗?
- 祖坟在别人的地里,父亲去世后进了祖坟,别人不愿意怎么办?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