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明诚去世时,李清照为什么说他“素无分香卖履之意”?分香卖履有什么典故?( 五 )


那么,赵明诚有没有对李清照「分香卖履」的举动呢?
1101 年,17 岁的李清照与 21 岁的赵明诚结为夫妻 。李清照的父亲是礼部员外郎,赵明诚的父亲是吏部侍郎,也就是一个是司局长,一个是副部长 。但二人的生活相对还是艰苦 。朴素
当时赵明诚在太学读书,每月回家之前先去典当一些衣物,然后一同去大相国寺淘宝 。回来之后二人对酒赏花,一起品玩,可谓是琴瑟和弦的神仙眷侣 。
1127 年金兵大举南侵,发生了历史上有名的「靖康之变」 。宋徽宗,宋钦宗二帝被俘,北宋灭亡,大批士族百姓南迁 。
时年赵明诚的母亲去世,赵明诚回江宁服丧,被任命为江陵知州 。李清照也在老家收拾夫妻二人多年收集珍藏的金石书画古玩,整理 15 车之多亲自押运一路南逃 。
后来金兵又大举南侵,作为江宁的最高行政长官,赵明诚却弃城而逃,不顾全城百姓的死活,这让李清照十分悲痛 。后来二人一起乘船逃亡,路过乌江渡口,李清照便留下了那首千古绝唱「夏日绝句」 。
李清照的这首诗是有感而发,一方面悲叹山河已碎故土难返,一方面讽刺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偏安一禹,不思进取 。作为弃城而逃的赵明诚,心中自然也不是滋味,二人的感情或许从此开始慢慢疏离 。
后来赵明诚奉召前往湖州任职,临行前孤单单的李清照问赵明诚,假如事态严重我该怎么办?李清照用「戟手」二字来形容赵明诚当时的举动 。意思是用手指指着别人讲话,这其实是一种不太尊重的手势 。李清照用此字眼 。足见她内心的不满和哀伤 。
赵明诚说,如果事态紧急,你就跟着众人跑 。东西太多可以先扔辎重,再扔衣被,再扔书册卷轴,再扔古玩 。一些祖宗留下来的宗器必须留在身上,与之共存亡,自己背着走 。
我们可以想象,在离别之时,没有温言细语,没有柔情蜜意 。赵明诚只是指指点点,给孤苦伶仃的一女子李清照留下了一些命令和吩咐 。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这对于李清照来说是否合适?
没想到赵明诚此去 8 日后便病重,李清照赶到时,赵明诚只用笔写下遗书,并未给李清照只言片语和更多的叮嘱交代 。这恐怕就是所谓的「素无分香卖履之意」吧 。
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里,叙述丈夫赵明诚暴病临死之际,所做绝笔诗 。“殊无分香卖履之意” 。

赵明诚去世时,李清照为什么说他“素无分香卖履之意”?分香卖履有什么典故?

文章插图


“分香卖履”的典故,来自于东汉末年曹操的《遗令》 。是曹操在死之前分配死后遗产的遗嘱,曹操要求把剩余的香分给各个夫人,要求他的夫人们在家学习编织鞋子,以卖鞋度日,以保自足 。
李清照只所以说赵明诚“殊无分香卖履之意”,是说她的丈夫赵明诚,临死前,只是写了绝笔诗,并没有像曹操那样,对他的妻子和妾有较好的托付,也没有分家产给他的妻妾们,以使她们以后有生活保障 。赵明城是撇下了他的几位妻妾,撒手而去的 。
只有一点,赵明诚临死将未完成的金石事业,托付给了李清照 。

赵明诚去世时,李清照为什么说他“素无分香卖履之意”?分香卖履有什么典故?

文章插图
先说分香卖履 。
曹操临终时吩咐诸妾:“汝等时时登铜雀台 ,望吾西陵墓田 。”又云:“馀香可分与诸夫人 。诸舍中无为,学作履组卖也 。”
见晋陆机《吊魏武帝文》序 。
意思是说,你们把香料分了,自己学学怎么做鞋,卖鞋谋生 。
“分香卖履”以后就被用来比喻临死不忘妻妾 。
李清照原话是“取笔作诗,绝笔而终,殊无分香卖履之意 。”这要对照上下文来看,《金石录?后序》写的时候,赵明诚已亡六载,中间国破家亡,风流云散,李清照自己遇人不淑,情感与物质都损失惨重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