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节吃粽子有什么含义?

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很早,比屈原要早得多 。把纪念屈原作为端午的一个活动,是屈原死了几百年后的事,魏晋以前没有这方面的文献 。吃粽子源于南方竹筒饭,后来才用箬竹叶或芦叶包,主要是“尝新”,尝一尝新收的早稻,当然也要与祖宗分享(祭祀) 。要说意义,应该是尝尝哪种稻米味道好,选为下一年的种子(在不少地方方言中,粽子与种子谐音),可参见有关文献 。
主要记念屈原民族英雄
其实就是纪念屈原而已吧!
吃粽子是为了纪念牺牲的民族英雄——屈原 。除此之外,其他的含义,您知道吗?据我所知:
第一方面是吃“粽子”有“吃粽得子”之意 。因为“粽子”的谐音是“中子”,人们希望吃了粽子就能得到心仪的儿子,因为古时候劳动力就是生产力,有人多力量大,人丁兴旺、多子多福之意 。
第二方面是吃“粽子”有“中取功名”之意 。有句俗语叫“吃了端午粽,才把锦衣送 。”因为“粽”通“中”,古时候的科举制度考试,一般都是安排在秋天,因此,在端午节的时候,人们都让考试的人多吃粽子,希望他们能一举高中 。
第三方面是吃“粽子”有“光宗耀祖”之意 。因为“粽”通“宗” 。所以古时候家家户户的人,都在端午节的这一天吃粽子,期望家人能够出人头地、光宗耀祖 。
第四一方面是吃“粽子”有对美好生活向往之意 。因为粽子里面包的是“大枣”寓意着“早生贵子” 。有的包的是“红豆”,寓意着相思,有思念远方亲人之意 。吃的时候蘸着白糖,寓意着生活甜甜蜜蜜……
总之,粽子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之一,历经千百年传承至今,历久弥新,包含着中华儿女人对幸福生活的期盼和祝愿……
我是@德迎未来 希望喜欢的朋友记得点赞、评论加关注哟!
端午节的来源: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屈原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罗江身死 。屈原死后百姓悲痛不已,便在每年的五月初五祭祀屈原 。端午节的习俗除了吃粽子外,还有划龙舟、祭龙、采草药、挂艾草、洗草药水、浸龙舟、拴五色丝线、佩香囊等习俗 。
准备食材:糯米,粽叶,五花肉,红枣,绳子
第一步:取几片粽叶,把它们搭在一起并叠压 。
第二步:将粽子叶卷成一个圆锥形 。
第三步:接着在圆锥形的筒中装入准备好的耨米 。
第四步:接下来就把上部的粽叶向下折,让它完全盖住糯米 。
第五步:紧接把叶子的两侧捏下去,粽叶的尖端就会向一侧折叠 。最后用线子将粽子捆绑好就可以了 。
还可以包更多的口味的粽子哦,比如:蜜枣、花生、绿豆、腊肉、鲜肉、五花肉、豆沙、莲子、八宝、火腿、冬菇、蛋黄、莲蓉、雪菜、红豆、板栗、桂圆、什锦、香芋、紫薯等 。
【五月节吃粽子有什么含义?】主要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
很高兴回答您提出的问题?
从小就爱吃粽子,快到五月节的时候就等候这一天的快点到来 。那个时候就知道吃粽子,不知道它的含义,长大了也就明白了为什么五月节要吃粽子 。

五月节吃粽子有什么含义?

文章插图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民间有吃粽子的习惯,传说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楚国大臣屈原的 。
屈原是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积极主张楚国联合齐国,抗击秦国,他的意见没有被采纳,反而被罢了官,发配到边远的地方 。
楚国快要灭亡时,农历五月五日这天,屈原投汨罗江自杀 。
屈原投江后,楚国人民为了不让江里的鱼虾鳖蟹吃屈原的尸体,就往江里投好吃的食物 。这样年复一年,人民为了纪念这位爱国诗人,每逢端午节那天,便把食物投到江里祭祀屈原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