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万乌克兰人返乡,有人冒着风险装修新家,有人抓紧结婚( 二 )
不过自7月下旬开始 , 基辅的警报变得频繁起来 。 卡特里娜记得有一天 , 警报从凌晨4点开始不断响起 , 一直到中午才结束 。 她向《凤凰周刊》解释道 , 每当有炮弹经过基辅州的领空 , 警报就会被拉响 , 直到它飞出该州 , 警报声才会停止 。 这意味着 , 警报响起不一定代表就会遭遇空袭 , 人们需要等待后再做判断 。
平日里 , 较受空袭警报影响的是公共交通:一旦警报响起 , 正在运行的地铁必须停下来等待警报解除 , “如果拉警报时你停在了交通方便的地方 , 还能换一种交通工具前往目的地 , 不然只能原地等待 。 ”她算了算 , 平日里40分钟的路程现在可能要花上两个小时 。
玛丽亚·布罗曼斯卡(Mariia Buromenska)住在基辅郊外 , 让她感到心里发毛的 , 是年仅两岁的儿子学会了“警报”这个词——最近他常常在家里走来走去 , 嘴里念叨着“警报、警报” 。 玛丽亚觉得儿子并不明白这个词的意思 , 她也希望儿子永远不要明白 。
玛丽亚是6月下旬回到基辅的 , 据她观察 , 空袭警报平均每天有两三次 , 大多在夜里甚至凌晨时响起 。 玛丽亚告诉《凤凰周刊》 , 一些朋友受不了半夜被惊醒 , 干脆删掉了这个APP , “他们觉得 , 如果夜里发生空袭 , 即使听到警报也来不及躲 , 不如好好睡一觉 , 还戏谑说‘如果老天要我死 , 那就死吧’ 。 ”
今年1月 , 玛丽亚和丈夫买下现在住的房子 。 那时房子还是毛胚 , 需要做墙壁、地板和天花板 , 但硬装刚刚做好 , 战争就爆发了 。 她和丈夫带着孩子逃到临近匈牙利边境的乡下 , 在一间度假屋里住了四个月 。
回到基辅后 , 她再次雇佣工人完成装修 。 7月时 , 她和家人搬进了新家 。 虽然橱柜仍没装好 , 卧室还没有门——玛丽亚定制的门要从中西部的文尼察发货 , 但在7月14日 , 这座城市遭遇了一次袭击 。 所以 , 工厂至今没能把门运出来 。
玛丽亚将新房打造成了波西米亚风格 。 “我知道这听上去一定很蠢 , 战争时期 , 竟然还有人把所有资产拿去买房、搞装修 。 与此同时 , 电视每天播报今天又有多少人死去 , 随时都可能有一颗导弹落在你的街区 。 ”她坦言 。
6月下旬时 , 玛丽亚还在思考客厅的沙发样式 , 并去商场看了实物 , “这种感觉很魔幻 , 我们好像生活在乌托邦” 。 但思考装修方案时 , 她能将思绪从现实中抽离出来 。 她认为自己搞装修、雇工人是在给国家经济增加活力、创造就业 , “如果大家都把钱藏在枕头底下 , 经济就循环不起来;政府没有税收的话 , 国家也就没法运转” 。
玛丽亚所在的地方距离被严重损毁的布查和伊尔平只有十几公里 , 但好在没受到太多摧残 。 回家后 , 她发现大部分的邻居和朋友都回来了 。 现在去公园散步 , 总能遇到邻居;小区的运动场上 , 孩子们在开心地玩耍 。
今年7月26日 , 基辅州伊尔平一名72岁的老人在她被炸毁的房子里 。
玛丽亚说 , 基辅的郊外依然宁静而美丽 , 只是外围有俄军存在 。 “外面的人可能觉得 , 战争都像影视中的那样 , 战场一片灰暗 , 炮火后一切化为灰烬;或是觉得乌克兰肯定没有网络、没有通信 , 买不到食物 。 ”她解释说 , “但现代战争不是那样的 。 我们照常生活、买菜做饭 , 去商店购物、喝咖啡 , 只是随时可能会有一颗导弹落在头上 。 ”
玛丽亚觉得 , 这场战争可能会持续多年 , 但“人生只有一次” , 生活必须继续 。 她知道所有回来的邻居都和她一样 , 做好了心理准备 , “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 , 但我会接受 , 因为这是我的选择” 。
- 四百万乌克兰人返乡,有的人冒着风险装修新家,有的人抓紧结婚,只因“人生只有一次”
- 四百万乌克兰人返乡,有人冒着风险装修新家,有人抓紧结婚,只因“人生只有一次”
- 四百万乌克兰人返乡,有人冒着风险装修新家,有人抓紧结婚,只因“人生只有一次”
- 17年男子返乡时发现,老宅被人装修成民宿,问清原因令人匪夷所思
- 跑长途货车司机算是返乡人吗?
- 今年春节返乡是否需要隔离?如何做好就地过年生活保障?
- 返乡后实行14居家健康监测管理,那么居家监测可以正常外出吗?
- 2018年乌克兰人口 乌克兰有多少人口及人口增长率
- 农民工返乡创业可能会遇到哪些令人尴尬的事情?你遇到过什么情况?
- 从俄罗斯人的立场上是如何看待自己与乌克兰人之间的关系的?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