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万乌克兰人返乡,有人冒着风险装修新家,有人抓紧结婚( 四 )
马里乌波尔 , 马克西姆外甥女离开前 , 她居住的公寓楼被炮弹击中 。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那时 , 马克西姆听说城里开始断粮、断水 , 人们只能去街上取雪、喝融化的雪水 。 到了3月5日 , 城里的天然气也被切断了——除非自己生火 , 否则没法做饭 。
马克西姆心急如焚 。 他花了两周多才联系到一位家住马里乌波尔郊外的司机 。 但由于当地银行被俄军封锁 , 马克西姆辗转找到一位村民 , 让他帮忙向司机支付了现金 。
3月23日 , 司机前往母亲的住处接人 , 却不见其踪影——邻居告诉司机 , 此前一段时间 , 母亲一直睡在被震碎的窗户下面 , 但夜里温度实在太低 , 她只好躲去朋友家 。
而当司机找到她后 , 她却始终不肯离开 。 直到第二天 , 司机终于劝说成功 , 带着马克西姆的母亲和姐姐穿越封锁线和检查站 , 抵达别尔江斯克 。 那是一座同样被俄军占领的城市 , 好在当时没遭到攻击 。
自那以后 , 马克西姆又花了两周才找到一位愿意帮助家人撤离的志愿者 。 4月初 , 他们从别尔江斯克出发 , 途经东南部小城扎波罗热 , 最终抵达第聂伯罗 。
出于安全考虑 , 马克西姆提前让家人删掉了手机和电脑里与他有关的信息 。 马克西姆是一名国际关系学者 , 过去时常在欧美乃至俄罗斯的电视频道上发表政见 。 从别尔江斯克到扎波罗热只有200公里 , 她们的车却整整走了7小时 。 果不其然 , 母亲和姐姐的电子产品在检查站都被搜查了 。
抵达第聂伯罗后 , 母亲、姐姐总算和外甥女一家团聚了 。 她们在外甥女租的一所房子里安顿下来 。 马克西姆说 , 那时全国上空都有导弹在飞 , 无论是第聂伯罗还是基辅 , 他想让家人们继续往西走 , 或者干脆去周边国家 , 这一建议再次被家人拒绝 。 毕竟 , 去一个新的国家生活、学一门新的语言 , 对78岁的母亲和56岁的姐姐来说实在太难了 。
无法融入的异乡“这是我的国家 , 为什么要让我走?我就要留下来 。 ”
不是每个人都能像玛丽亚一样果断离开 。 战争爆发后 , 卡特里娜的情绪经历了过山车式的起伏 , 最初的几天 , 她感到一切都难以置信;很快她开始愤怒 , 却又感到无能为力 。
卡特里娜之前觉得 , 基辅一定比外面安全 , 让她离不开的还有自己养的两只猫 。 当她看到基辅火车站里的人们不顾一切也要挤上火车的照片时 , 她意识到 , 带着猫是无论如何挤不上去的 。
2月25日 , 基辅火车站内 , 试图登上火车离开的人群 。
随着战事推进 , 卡特里娜听说东部城市哈尔科夫遭到猛烈轰炸 , 她开始担心基辅也会迎来同样的命运 。 就在她犹豫的时候 , 俄军不仅突破了基辅北郊的霍斯托梅一带 , 还试图从第聂伯河东岸的切尔尼戈夫州和苏梅州方向逼近基辅东郊 。
两周后 , 卡特里娜决定乘坐朋友的车前往西部城市利沃夫 。 走之前 , 她专门收拾了一个背包 , 装上一大袋子猫砂和猫粮 , 还把两只猫安顿在猫箱 。 过去她带猫出远门 , 会提前给猫打好镇静剂 , 但这一次没来得及 。 一路上 , 车走走停停 , 窗外人流嘈杂 , 一只猫几乎要心肌梗塞——它窝在箱子里 , 胸口剧烈起伏 , 发出凄厉的嚎叫 , 卡特里娜怎么安抚都没用 。 她知道这是猫在陌生环境里出现的应激反应 。
从基辅到利沃夫的车程通常只要8小时 , 这一次由于道路拥堵 , 加上不时要停下来接受盘查 , 他们花了3天才抵达 。
2月25日 , 乌克兰西部城市利沃夫的火车站 , 一名女子抬头看列车时刻表 , 等待离开 。
- 四百万乌克兰人返乡,有的人冒着风险装修新家,有的人抓紧结婚,只因“人生只有一次”
- 四百万乌克兰人返乡,有人冒着风险装修新家,有人抓紧结婚,只因“人生只有一次”
- 四百万乌克兰人返乡,有人冒着风险装修新家,有人抓紧结婚,只因“人生只有一次”
- 17年男子返乡时发现,老宅被人装修成民宿,问清原因令人匪夷所思
- 跑长途货车司机算是返乡人吗?
- 今年春节返乡是否需要隔离?如何做好就地过年生活保障?
- 返乡后实行14居家健康监测管理,那么居家监测可以正常外出吗?
- 2018年乌克兰人口 乌克兰有多少人口及人口增长率
- 农民工返乡创业可能会遇到哪些令人尴尬的事情?你遇到过什么情况?
- 从俄罗斯人的立场上是如何看待自己与乌克兰人之间的关系的?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