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表情包:网络青年“土味”表达 让方言来“互联网+”( 二 )

  “这是如今很多邯郸人在生活中使用方言的真实状态 。 ”在这个暂居北京的年轻人看来 , 各地几乎都有类似融入方言特色的普通话存在 , 虽然不够纯正 , 但颇有地域辨识度 。

  “方言和普通话的融合 , 从一个层面显示出以方言为载体的地方文化的生命力 。 ”位迎苏认为 , 时下大量方言表情包的制作推出 , 是青年自发对方言进行的一次“互联网+” , 而这也同样体现出方言乃至地方文化在互联网时代的生命力 。

  是个体娱乐 , 更是群体表达

  制作相对小众的方言表情包 , 在互联网上的商业价值实在有限 。 熟悉互联网的张利明、肖飞对此可谓心知肚明 , 但两位80后对此似乎并不在意 。

  在微信表情包商店 , 张利明主页的自我推介只有一句话:努力成为合格的插画师 。 这也正是“北漂”张利明的梦想 。

  未来 , 他和妻子计划带着两个孩子回到邯郸定居 。 “在我们租房的那个小区 , 有邻居卖了家乡所有的房子才在北京交了买房的首付款 。 ”北京的房价让一直租房的他觉得高不可攀 。

  2011年大学毕业后 , 学习装潢设计专业的张利明便来到北京 。 如今他带着十几个人的团队 , 负责所在公司网店的网页设计 。

  每天加班后回到家中 , 协助妻子和母亲照顾出生不久的“二宝” , 往往已是深夜 。 张利明还是会拿出手绘板接通电脑 , 开始插画练习 , 直到画得手发酸 。 虽然辛苦 , 但他却视其为一天中自己难得的奢侈与享受 。

  两年前 , 张利明曾给自己制订了一个年计划——5年内成为一名插画师 。 “时间已经过去快一半了!”他自嘲 , “不过我高调宣布‘五年计划’的当天 , 就把微信朋友圈设置成仅3天可见 。 ”

  “邯郸方言”表情包中所配的每个动图都出自张利明之手 , 表现的情景也几乎都是他的日常:曾经在邯郸火车站一出站 , 看到将 “武安”“魏县”“大名”的牌子举过头顶揽客的长途汽车司机;向媳妇告饶时 , 嘴里喊着“秀的(音同方言“媳妇”——采访人员注) , 俺错了”的“嬉皮笑脸”;甚至卡通形象的光头造型 , 也和他“掉的头发越来越多”的困扰不无关系……

  在认真研究使用“邯郸方言”频率较高的用户后 , 张利明得出结论:男性用户占到60% 。 他对采访人员强调:“都是我这样不上不下的年纪 。 ”

  而在肖飞推出的“正定方言”系列中 , 80后、90后也是用户的绝对主力 。 2000年就来到北京的肖飞 , 如今已买房定居 。 肖飞发现 , 不管定居北上广 , 还是留守家乡小镇 , 他们这些奔四的80后都在默默地咬紧牙关承受各自的压力 。 提起制作“正定方言”表情包的初衷 , 他直言:就是为让自己和在正定的同学朋友们开心、给大家减压 。

  肖飞告诉采访人员 , “正定方言1”中的24个表情 , 有一个其实跟方言无关——“多大点事儿” 。 在与压力不期而遇时 , 这是他经常和自己说的话 , 也是他最想和好友们分享的 。

  “土味文化”升级代表作

  如今 , 因“正定方言” , 肖飞在微信表情商店获得赞赏的总收益是292元 。 “通常用户打赏的额度也就一两元 。 ”肖飞通过赞赏用户的微信名得知 , 这200多人跨越了很多圈层:其中有销售电器礼品的 , 有房地产中介 , 也有搞民风乐团的……

  而家乡的好友更不时地反馈 , 这组推出已经整一年的微信表情 , 还会不时地出现在当地中学、医院和一些政府部门的工作群中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