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后,几十层的高楼,会变成穷人的“城中村”?专家逐条回应
----10年后 , 几十层的高楼 , 会变成穷人的“城中村”?专家逐条回应//----
很多在大城市打拼的工薪族 , 应该都有在“城中村”居住的经历 。
市井气、脏乱差、出门高楼大厦、闭门独居一隅 , 让年轻人居者有其屋 , 让梦想在这里孕育 , 让外来者成为城市的一部分 , 有人在这里成为“人上人” , 有人在这里陷入“泥潭” 。
现在的一二线城市 , 这个词快成为历史了 , 无论是京沪广深 , 还是二线省会 , 年轻人要么被迫搬入小区的群租房 , 要么钟情于各类高大上的公寓 , 做生意的小业主们 , 要么回老家各安天命 , 要么在城市的角落里另谋生路 。
灯红酒绿的都市面前 , 大家都是路人甲 。
然而 , 表面上的“城中村”消失了 , 它却以另一种形态在重塑 , 直到人们惊觉时 , 才发现自己已经深陷其中 , 它现在的名字叫做“高层住宅” 。
这并非是危言耸听 , 高层住宅正以我们难以想象的速度蔓延着 , 数据显示 , 截止2017年 , 中国已拥有8层以上、超过24米的高层建筑34.7万栋 , 其中高层住宅23.5万栋 , 均为世界之最 。
早在2000年时 , 上海新建住宅中符合这一标准的已占了53% , 2004年 , 北京高层住宅的比例也已经占到住宅总数的63% 。
西部新一线城市重庆 , 一度拥有全国第三的高层建筑数量和第一的密度 , 同属热点城市的南京 , 早在2011年 , 已有高层建筑4978栋 , 其中2300栋为住宅 。
注意 , 这只是一二线城市的数据 , 根据不完全统计 , 目前所有城市新建的开发区、示范区、高新区 , 已经近4000个 , 其中绝大部分以高层住宅为主 。
也就是说 , 现在买房 , 不管你愿意还是不愿意 , 想在城市里扎根 , 就必须要选择高耸入云几十层的楼房 , 想住平房就回老家去盖 , 想住独栋就去城乡结合部找所谓的别墅 , 只要在市区 , 就必须要妥协 。
照这种趋势发展下去 , 10年后 , 几十层的高楼 , 很可能会变成穷人的“城中村” 。
所谓“穷人专用” , 这个词看起来有点夸张 , 实际上却折射出城镇化发展的演变过程 , 近日 , 东北财经大学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周天勇逐条回应了其中蕴含的逻辑 。
第一 , 土地在升值 , 楼层越高 , 贬值越快 。
众所周知 , 随着人口涌入城市的速度在加快 , 土地的稀缺性持续被放大 , 地价走高 , 才决定了房价上涨 , 人口-地价-房价 , 这个链条是非常清晰的 。
但是 , 楼层盖的越高 , 土地的价值被稀释的越多 , 举个例子 , 地价一样的前提下 , 你有一套多层或小高层的房子 , 拆迁的房屋成本一定会比高层住宅要贵 。
道理很简单 , 一栋楼上只有十来户人家 , 高层里却有一百多户 , 拆迁的时候 , 当然持有高层房产居民的财富会“缩水” 。
第二 , 楼层越高 , 越不利于商业氛围的形成 。
周天勇认为 , 几十层高的住宅 , 消灭了微社区、微商业、微创业、微就业 , 创业和就业机会狭小 , 产业和企业很难生存 , 这类的高层住宅楼群 , 会成为空中“贫民窟区” 。
这个概念该怎么理解呢?拿平时我们经常逛的商超来说 , 开放、大空间、层数少、采光优、环境好 , 是商业氛围最浓厚的区域 , 而高层住宅因为本身是居住用途 , 无论是商业还是办公 , 都只能作为权宜之计 , 无法形成长久发展 , 更不用说组团式的产业氛围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