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后,几十层的高楼,会变成穷人的“城中村”?专家逐条回应( 二 )
第三 , 时日一久 , 高层维护成本极高 。
许多年后 , 玻璃老化 , 电梯故障 , 管道和其他设施陈旧 , 维修很难 , 费用很高 , 拆除重建由于住户太多成本也很高 。
住宅本身水泥钢筋玻璃不值钱 , 特别是未来由于人口老龄化 , 子女继承越来越多前一两代人的住宅 , 房地产税开征 , 供给大于需求 , 高层住宅楼的价格会跌到白菜价 。
这一点 , 别说十年后 , 哪怕是现在 , 都有很多人感同身受 。
小区里不管是电梯维修、管道坏了、绿地维护 , 业主们的声音都是“杂七杂八” , 很难形成共识 , 长此以往 , 随着高容积率、小户型的房子越来越多 , 拥挤的小区和越来越多的住户 , 必然会出现分歧 。
更重要的原因是 , 对于绝大部分城市而言 , 根本不具备京沪广深、省会城市土地的稀缺性 。
这些地市和县城 , “旧城改造”成本很高 , 城市的中心区域转移的非常快 , 购房者置换大房子的成本很低 , 这样一来 , 老城区的老破小、家属院、小户型 , 居民层次就会逐步下降 , 最终演变成了低收入者的居住场所 。
看到专家的回应之后 , 我甚至萌生出了“不敢住”高楼的想法 。
然而 , 现实的问题在于 , 高楼变成“穷人专用” , 变成日益拥挤的 “城中村” , 是身处在大城市的人们不得已的选择 。
回老家盖房子?没工作、没机会、家乡已经物是人非 。 去城乡结合部住大房子?通勤远、成本高 , 更不值得 。
也许 , 我们必须要接受一个尴尬的事实 , 为了家庭、为了儿女 , 我们将不得不在城市中的“鸽子笼”中打拼 。 为了起居方便 , 为了享受教育、医疗和购物的便利 , 只能选择在高层住宅里终老此生 。
所谓“不敢住”的想法 , 仅仅只是在脑海中一晃而过 , 一觉醒来 , 依然要踏进“水泥森林”中四处游荡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