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酸|为什么高汤在冰箱里面是好的,拿出来加热就馊了?
高汤是味精出现之前厨房里的提鲜“秘技”之一,老话说“唱戏的腔,厨师的汤”。就算是在现在各种鲜味调料唾手可得的情况之下,很多美食的制作依然遵循使用高汤烹制的方式,很多人认为天然食材熬煮出来的醇厚鲜香,不是单纯的鲜味调料能够取代的。
不过高汤真的算是一种比较“金贵”的烹饪辅料,它实在是太容易馊腐变质了。那么这次我们就来解答一下这个高汤相关的问题,以及相对长久的保存方法。

文章插图
高汤里面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会变馊呢?
高汤的种类有很多,选材也很丰富,几乎我们常用的食材,例如鸡、鸭、猪、牛、干贝、蘑菇、豆芽、芦笋等等都可以成为高汤的主料,其中最为常见、用途最广的还是鸡高汤。
1、不管是用什么为主料熬制的高汤,它的主要成分无非几下几种物质的组合:
呈味核苷酸:主要就是肌苷酸、鸟苷酸,来自于各种肉类食材和菇菌类。
氨基酸:主要是谷氨酸、天冬氨酸之类的,其中谷氨酸的钠盐就是我们俗称的“味精”。主要来源就是海带、洋葱、番茄、豆芽、笋等等植物性食材。
有机酸:这主要指的就是琥珀酸,也叫做干贝素,主要来源就是贝类、鱼类等食材。很多高级的高汤中会加入瑶柱(干贝),就是为了获得额外的琥珀酸,让鲜味更强更饱满。
脂肪:在用肉类的炖煮的高汤之中,脂肪含量往往都不低,而且很多肉类特有的芳香物质也都是脂溶性的,所以一些高汤的醇厚底味来源之一就是动物的脂肪。
胶原蛋白:在熬高汤的说法当中,有“无皮不稠”的讲究,其实就是猪皮、鸡皮、鸭皮,以及软骨中的胶原蛋白让高汤变得浓稠。这样的高汤在冷却之后,就会结成果冻一样的膏状。

文章插图
2、导致高汤变馊的主要原因:
⑴油脂酸败
大部分高汤中除了水之外,含量最多的物质可能就是来自各种鸡、鸭、猪类食材中的脂肪,尤其是白色的那种高汤更是如此。这些油脂可能未必是来自于动物食材的肉里面,动物的皮、骨骼、蹄爪等等部位都含有较多的脂肪。
而这些脂肪就会在水、氧气、光、热、微生物等等条件的作用下,开始水解或者氧化,本来中性稳定的油脂会变成甘油和脂肪酸。随着时间的推移,脂肪酸会陆续被分解产生次级脂肪酸、醛类、酮类等物质,这些东西就会产生馊味、异味。
所以如果高汤放进冰箱之前接触空气、阳光太久,或者放在冰箱里太久,都有可能导致高汤中的油脂酸败。而这种酸败在初期是不那么容易察觉的,放在冰箱里保持低温的时候更是如此,一旦被加热,这些异味物质开始挥发出来,我们就能明显的发现了。

文章插图
⑵高汤中的营养丰富,容易滋生细菌等微生物
高汤的营养虽然比不上牛奶,但是相比其他饮料和水来说,那还是丰富的不少,而越是营养丰富,也越容易成为细菌等微生物的温床。比如部分霉菌、解脂假丝酵母、乳念球菌等微生物,它们会分泌出脂肪酶,同样会将脂肪分解,产生很多酸性物质,这些物质就会让高汤的风味快速劣化。
细菌、霉菌等微生物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的,虽然我们肉眼无法直接看到它们,但是却不能避免它们慢慢污染高汤。冰箱冷藏的低温可以一定程度上抑制微生物在汤水中的增殖,但是这种抑制也是有限的。如果高汤没有降温之后及时放入冰箱,那么只要室内温度够高的话,几个小时之间就足以让微生物大量增殖,使得高汤变质有了基础,哪怕放在冰箱里也没用了。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