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有50万,给子女“买房”还是存现金“备用”?专家“2字”点透

持有50万,给子女“买房”还是存现金“备用”?专家“2字”点透

----持有50万 , 给子女“买房”还是存现金“备用”?专家“2字”点透//----

持有50万,给子女“买房”还是存现金“备用”?专家“2字”点透


今年 , 关于楼市的“焦虑”情绪越来越多了 。

前两天有位朋友说 , 不婚族在增加 , 丁克族在壮大 , 离婚率创出了十年以来的新高 , 新生儿和出生率持续降低 , 加上够36亿人居住的房屋总量 , 自己是不敢买房了 。

他的总结也有点“苦涩”:年轻人梦想是买房 , 老年人的幸福也关乎买房 , 中年人熬跨的身体更是为了买房 , 孩子们的童年 , 似乎也是为了买房做准备 。

这种焦虑的情绪 , 显然不是他独有 , 据我观察 , 越来越多的购房者 , 不再坚信房产具备长期保值增值属性 , 究其原因 , 是多方面造成的 。

比如 , 今年各地发布的调控次数创出了历史记录 , “小阳春”的行情刚火起来没几个月 , 就被各种措施压了下去 , 西安、苏州限购升级 , 部分城市限售期限延长 , 东莞、合肥修改土拍细则 , 各地房贷利率再次收紧 , 有城市二套房直接停贷 。

这种形势下 , 原来坚定买房的人群 , 难免会犹豫不定 , 假如手里有50万 , 到底是留给儿女“买房” , 还是存银行“备用”呢?

笔者认为 , 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分析 。

第一 , 人口年龄结构对楼市的影响 。

数据显示 , 15-65岁的劳动年龄人口自2014年达到峰值10.05亿后 , 开始逐年减少 , 2018年 , 劳动力人口为9.9亿人 , 占总人口比重71.24% 。

从表面的总量上看 , 人口红利当然一直都在 , 但是年龄结构更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 对比2000年与2017年的人口年龄分布 , 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已从小于40岁为主转变为40岁以上为主 , 1962-1975年出生的人口 , 在未来五年后将快速退出劳动力市场 。

注意这两个数字:40岁以上 , 未来5年 。

也就是说 , 5年之后的2024年 , 大量的60后、70后们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老人 , 现在的青壮年劳动力 , 大部分会步入“中年不惑”的群体 。

要知道 , 20-60岁的劳动力 , 是具备住房需求与购房能力的潜在人群 , 新增人口下降、老龄人口比重提高 , 必然会促使置业人群萎缩 , 房地产需求当然受影响 。

没了婚房、学区房、改善房这些青壮年购房者的需求 , 楼市还能有多大利润空间?从这个角度来看 , 手里有50万 , 还是存现金“备用”比较好 。

第二 , 城市化进入后半程之后 , 区域分化对楼市的影响 。

必须承认 , 这些年楼市的水涨船高 , 与城镇化有莫大的关系 , 数据显示 , 1998年-2018年 , 城镇化率在20年内从33.35%增长至 59.15% , 平均每年上升1.3% , 这个阶段 , 恰恰是房价涨幅最大的时间 。

但是 , 城镇化不可能长期维持高增速 , 在发展后期 , 速度会放缓 , 初期的时候 , 人口向城市聚集 , 定居带来的住房刚性需求 , 必然会促使房价上涨 , 但是 , 如同“双刃剑”一般 , 高房价的存在 , 反过来会成为人才引进的“壁垒” , 有碍于城市的进一步扩张 。

因此 , 各个城市未来的房价表现必然有所不同 , 不再是过去那种“普涨普跌”的模式 。

从近几年的数据来看 , 2018年 , 一线城市人口流入不足30万人 , 同比下降达72% , 三线城市从2017年起 , 人口变动已转为净流出 , 也就是说 , 未来的楼市 , 极有可能会呈现出“两头小 , 中间大”的格局 , 即三四线楼市和一线楼市呈现收缩状态 , 二线楼市会继续扩张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