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平水韵的诗 如何用平水韵写近体诗?( 三 )


杜牧(唐)《江南春》第三句是拗句 , 这是一首拗体律绝句 。
第二 , 旧体诗中有近体诗和古体诗 , 古体诗不需要遵守格律 , 例如:
李白的静夜思是一首古体诗
第三律诗发展中 , 有不合律的阶段如;
崔颢的《登黄鹤楼》前四句是古体 , 后四句是律体 , 严羽称之为“古律”《沧浪诗话》
其他形式还有 , 内容太多这里就不说了......
五、还有现在人写诗 , 如果非要用平水韵来写 , 那么如何保证读者也懂平水韵 , 如果不懂平水韵 , 读者在阅读的时候 , 就读不出格律美 , 那岂不是要闹笑话了?
您读唐诗宋词是笑话吗?你读杜甫的《秋兴八首》、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认为
是要闹笑话了吗?
平水韵与隋朝、唐朝、宋朝早期的韵书一脉相承而来 , 为诗人所用一直到今天 , 在元朝入主中原后 , 实际音韵就有变化了 , 明朝恢复下江官话后 , 清朝又有了变化 , 但是乾隆作诗也是要学平水韵的 。
今韵古韵最大的区别是:今天普通话的入声没有了(元朝清朝就开始消失了) 。但是南方的方言里还有入声 , 喜欢吟诵的话还可以把入声字读作短促的去声 , 另外即使按照普通话读一样有韵律美 , 闹笑话完全是多虑了 。
唐宋的诗词读起来不是笑话的话 , 难道清朝人的诗词是笑话吗?清朝的诗词不是笑话 , 今天的诗词是笑话吗?
结语
作诗用什么韵是自由的 , 喜欢古诗词就一定学古韵 , 这是建议与忠告 , 不是命令 。
格律是必须懂的 , 道理不用讲 。
另外《唐诗三百首》里有很多不合律的律诗 , 这里不多说了 , 我的头条置顶文章》老街诗词闲话74-零基础学习旧体诗看懂这7篇短文基本就算高手了》里有相关文章链接 。
一家之言必有偏颇 , 可以留言探讨....
@老街味道
对于平时说普通话的我们来说 , 用平水韵写近体诗比较困难 , 因为普通话里没有入声字 。那么 , 我们该如何用平水韵写近体诗呢?难道需要一个字一个字的去搜索韵部表吗?
其实完全没有必要 , 普通话里的一声和二声基本上都是平音 , 三声和四声基本上都是仄音 。但是需要记住一些特殊的字 , 比如白、笛、蝶、石、发、歇、黑等 , 这些字在平水韵里都是仄音 。另外还有一些可平可仄的字 , 比如“看”字 。时间长的话你自己就会总结了 。
近体诗是相对于古体诗来说的 , 包括律诗和绝句 。近体诗有四个基本要素就是四声 , 平仄 , 对仗 , 押韵 。写近体诗的时候 , 必须符合这些基本要求 。比如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 偶数句必须押韵 。如果用平水韵写诗词 , 句子里每一个字的平仄都应该遵循平水韵 , 韵脚不用说也得遵循 。
当创作诗词的时候 , 非得用某个字而又不符合平仄的时候 , 可以采用拗救 , 当然有的人认为这属于语病 , 我个人并不提倡 。不到山穷水尽的时候 , 是不会采用这最后一手的 。
诗词当以韵律为美 , 读起来琅琅上口并不难 , 一定要多学习 , 多积累 , 多运用 。如果文化底蕴浅 , 是很难写出高雅诗词来的 , 我想起了一副对子 , 用来形容这些人再恰当不过了:墙上芦苇 , 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 , 嘴尖皮厚腹中空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