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倡导道德政治 。孔子的道德政治源本于孔子的仁政德治思想 。孔子始终把人际的友善、家庭的和美、邻里的和睦、社会的和谐、人民的福祉、国家的太平摆在重要位置 。他提出了“仁者爱人”的政治主张 。孔子所说的德治是“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法治是“道之以政,齐之以刑” 。孔子认为“法治”——用行政命令治理民众,用刑律惩罚他们,他们中的某些人为免受惩罚还会偷偷干坏事,而且没有羞耻之心;不如“德治”——用道德来引导民众,用礼义来教化他们,他们不但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会有好品格了 。二者相比,孔子认为“德治优于法治” 、“自律优于他律” 。因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离不开德治,离不开自律,所以孔子主张为政以德、明德慎罚、德主刑辅、以德育人,主张通过道德教化实现天下太平、民富国强、国泰民安的理想目标 。可见,孔子所说的德治并不仅仅是“博施于民而济众”,更重要的是“ 教化于民而治平 ” 。孔子是清醒的现实主义者,也是有追求的理想主义者。他的两大德治主张,一是实现“天下有道”的“小康”社会,一是实现“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 。这是孔子为中国人设定的两个理想目标 。时空跨越两千多年,回过头去再看孔子,就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孔子高瞻远瞩,他提出的“仁政德治”主张,他提出的“小康”和“大同”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政治上做出了重大贡献 。
综上所述,在认识论上,“子不语怪、力、乱、神”,影响很大,从而使西方以上帝神灵为主要教旨的各类宗教始终无法在中国取得统治地位 。在世界观上,他主张 构建一个“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初级阶段是“天下有道的小康社会”) 。在人生观上,他主张人人都成为品德高尚的君子,不做品行低劣的小人 。在价值观上,他主张“见利思义”、“见得思义”、“义然后取” 。他以别人的忧愁为忧愁,以别人的悲哀为悲哀,以别人的快乐为快乐,以别人的幸福为幸福。在思想上,他重视道德的教化作用和社会功能,主张“ 教之” 。在政治上,他主张实行道德政治,以德育人,仁者爱人 。在经济上,他赞成民众之利,主张“富之”——爱民、养民、惠民、富民 。在生活上,他主张持节行礼,重勤尚俭,童叟无欺 。在教育上,他主张“有教无类”,实行全民教育,实施“因材施教”等等 。
孔子文化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两千多年来一直为家庭的和美,邻里的和睦,人民的和谐,民族的融合,社会的进步,国家的统一发挥着积极作用,并于公元三世纪传入日本、朝鲜,以及东南亚,十七世纪又向欧洲和美洲等许多国家和地区传播。一六八七年巴黎就出现了拉丁文《 论语》。到了近代,《论语》依然在世界文化宝库中熠熠生辉 。《论语》中蕴涵的人文文化、社交文化、礼仪文化、教育文化、音乐文化、体育文化、卫生文化、养生文化、企业文化、管理文化、营销文化,对东南亚乃至整个世界产生了重大而又深远的影响 。
孔子是古代最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音乐家、社会活动家,位居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孔子的品德、思想、精神、人格、学识、 智慧、才能、理论等方面在中国古代史上是无可比拟的 。他在中国文明史和世界文明史上赢得了至高无上的荣誉,赢得了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爱戴和敬仰 。直至 今天,让我们这些炎黄子孙为之感到震撼、光荣、伟大、骄傲、自豪的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之瑰宝,都是孔子馈赠给后人的精神财富 。
- 巴金最著名的作品 巴金的简介和主要作品
- 中东难民潮主要是美国侵略造成的,为什么美国不承担责任?
- 孔子游春文言文原文 孔子游春原文和翻译
- 翻译两小儿辩日 两小儿辩日译文注释
- 柴胡舒肝丸 柴胡舒肝丸的功效与作用成分
- 三国演义经典故事简介 关于三国的故事主要概括
- 居里夫人的励志故事简短 居里夫人简介及事迹
- 家庭教育孩子的十大方法! 关于家庭教育的方式主要包括
- 钱学森的光荣事迹简介 钱学森的故事简介
- 2022年艺术类高考需要艺考吗 艺术类专业主要有哪些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