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中秋节的起源、习俗与文化内涵 。“玉露金风满桂枝,清光因此更华滋 。一年月色最明夜,千里人心共赏时 。”这是宋代林光朝的《中秋月夜》,这首诗真实地描写了中秋景象 。中秋节,又称八月十五、八月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深受国人重视 。除汉族外,侗族、苗族、壮族、傣族、黎族、白族、阿昌族、布依族、毛南族、德昂族、满族、朝鲜族、高山族、土家族、蒙古族、鄂温克族等20多个少数民族也都将中秋节视为重要节日 。在中华传统节日中,中秋节是与月亮关系最为密切的一个节日 。
“中秋”一词,早在先秦时期已经出现,《周礼》中有“中秋献良裘”“中秋夜迎寒”的记载,但这里的中秋并无节日之意 。中秋作为节日的出现,是后来的事情 。目前关于中秋节的起源时间,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是中秋节形成于唐代 。此说以张泽咸、李斌城、吴玉贵、杨琳、黄涛为代表 。我们也持唐代说 。另一种观点认为中秋节起源于宋代,此说以尚秉和、周一良、萧放、朱红、刘德增、熊海英为代表 。如周一良在《从中秋节看中日文化交流》一文中指出,“中国人在唐以前以及唐代,根本不过中秋节”,并从中国官方文献、敦煌书仪、笔记(如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韩鄂《岁华纪丽》)、类书(李昉编《太平御览》等)以及“显然沿袭了唐朝的典制”的日本文献(即菅原道真在892年从《六国史》中分类纂辑而成的《类聚国史》卷七三至七四的岁时部)中没有对中秋节的记载加以论证 。
一、中秋节形成于唐代
(一)中秋节在唐代已是民俗节日
如果说一个节日具有特定名称、特定空间、特定活动、特定情感,那么中秋节确实在唐代就已经出现了 。
首先,在唐代,中秋、八月十五已经成为特殊名称 。中秋,也称仲秋,本来是指秋季的第二个月份,并非专指八月十五日,然而在许多唐代人那里,中秋已经专指八月十五了 。李峤、朱庆馀、无可、马戴、张祜、李洞、潘纬、方干、栖白、薛莹、白居易、许昼、唐彦谦、裴夷直、武元衡、崔备、柳公绰、徐放、王良会、郑畋、元稹、许浑、孙纬、孙蜀等人都有针对八月十五月或八月十五情感而作的诗文 。
除了“中秋”之外,在唐代,“八月十五”也是一个节日专名 。以节日所在历法中的时间指称节日,在我国传统社会是一种极其普遍的事情,甚至在今天,亦不鲜见,比如,在我的老家——山东定陶,如今依然将时在农历二月二的龙抬头节称为“二月二”,将时在五月五日的端午节称为“五月五”,将时在七月七日的七夕节称为“七月七”,将时在九月九的重阳节称为“九月九”,等 。
唐人留下的关于玩月、赏月、怀月的诗作,除了以“中秋月”或“中秋夜月”冠名外,便多以“八月十五夜”来冠名 。《全唐诗》中收录30余首,如杜甫《八月十五夜月二首》,白居易《答梦得八月十五夜玩月见寄》《八月十五日夜同诸客玩》,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陆龟蒙、皮日休都有《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等 。翻检唐人诗作,可以发现,除非是节日,否则很少出现多位诗人不约而同用某个日期作为诗文题目(或题目的一部分)的现象,据此可以认为“八月十五”是节日专名的事实 。
第二,中秋节所在的八月十五日已有众人参与的约定俗成的玩月活动 。据刘德增统计,《全唐诗》中,咏八月十五中秋的诗有111首,出自65个诗人之手 。这111首诗,最核心的主题就是玩月 。依据这些载有丰富信息的文学作品,辅以其他记载,可以揭示唐代人已经普遍参与八月十五玩月的活动了 。
- 雨打梨花深闭门的意思 雨打梨花深闭门全诗翻译
- 如何有自己清晰的职业规划?
- 岁林心如为报复投万当制片人称要让看低自己的人后悔 林心如个人资料及简历
- 你知道的社交能力最高的人是什么样的?
- 建安风骨的三个特点内容充实个性鲜明悲与慷慨并存 建安风骨的特点
- 红顶商人胡雪岩有哪些成功的经商之道值得学习 胡雪岩简介资料
- 伟大的李世民 李世民简介和历史事迹
- 小学语文老教师总结小学生应掌握的多音字大全考试不再错 咽的拼音和部首
- 心理描写的优美句子 描写人物心理的句子
- 夸女生漂亮的短句经典 幽默的夸女生漂亮词语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