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后,现金和房子会被“冷落”,什么更珍贵?首富给出回复
----30年后 , 现金和房子会被“冷落” , 什么更珍贵?首富给出回复//----
今天看到一则让人感到“啼笑皆非”的消息 。
据证券时报消息 , 8月28日上午 , 深圳市罗湖区南湖街道某公寓楼发生倾斜倒塌 , 该社区的居民向记者介绍 , 约上午11点多 , 大楼开始震动 , 随后发生沉降倾斜 。
一般来说 , 房屋倒塌是质量出现问题 , 其价值肯定会大打折扣 。
然而 , 现实中的剧情往往更加“魔幻” , 房产中介反应迅速 , 卖房广告纷至沓来 。 “原本是待拆迁的房屋 , 现在房子自己倒了 , 反而加快了拆迁进度”“房子已倒 , 坐等拆迁”等成为了他们最好的广告标语 。
比如 , 有的业主手上有两套房放卖 , 88平米 , 上午的价格是400万元 , 约合每平方米4.5万元 , 到了下午反而涨到了410万元!
这是什么操作?房子倒了非但没有折价 , 反而还有勇气涨价 , 不能不说 , 房子在人们已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居住品” , 而是能够反复赚取差价的“投机品”了 。
这仅仅是一个侧面而已 , 数据显示 , 截止2018年底 , 全球住宅总市值达到了168.5万亿美元 , 我国市值占比为25% , 内地住宅市值为282万亿元 。
今年初 , 西南财经大学在银行业保险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 , 发布了《2018中国城市家庭财富健康报告》 , 报告指出 , 住房资产在家庭总资产中占比77.7% , 而金融资产在家庭总资产中占比仅为11.8% 。
接近300万亿元的市值 , 77%的家庭资产结构 , 这就是人们对房子如此在意的原因 。
然而 , 住房真的有这么大“魔力”吗?不见得 , 笔者认为 , 30年后 , 现金和房子都会被“冷落” 。
第一 , 人口推动房地产市场的力量开始变弱 。
数据显示 , 2013年以后 , 15到60岁人口开始负增长 , 过去十年间 , 劳动力人口每年减少大约200万以上 , 未来5年 , 预计年均减少将达到300万以上 , 十年之后 , 年均减少将会高达1000万!
这也就意味着 , 在未来几年 , 60后们将逐步丧失劳动力 , 以此类推 , 30年之后 , 如今的80后们年逾古稀 , 90后们已近花甲 , 随着生育率、结婚率不断走低 , 人们买房的需求会持续下降 。
经济学家姜超曾做过测算 , 按照目前每年新增2000万有效人口 , 平均两人一套住房 , 1000万套住房就是一个比较正常的需求 。 从更新置换需求角度而言 , 中国有4亿户家庭 , 房子大概是50年的有效期 , 2%的折旧率 , 每年大概需要换掉800万套旧住房 , 两者相加 , 推算房地产消费顶峰差不多1800万套 。
而1800万套这个数字 , 恰恰就是近几年房地产市场每年的成交套数 , 也就是说 , 未来房地产的需求将会逐年下降 。
第二 , 居民高杠杆空间越来越小 。
什么叫居民杠杆?说白了 , 是购房者能够负债的空间大小 , 举个例子 , 一个人要买房 , 借遍亲戚朋友 , 加上银行的房贷 , 占他每个月可支配收入的60% , 那他的杠杆率就高达60% 。
近日 , 东方证券宏观分析师邵宇、陈达飞在《财经》杂志发表专题报告 , 分析“地产调控为什么这么坚决” , 报告指出 , 居民部门一直在加杠杆 , 从2009年1季度至2019年1季度 , 杠杆率从18.96%上升到54.28% , 上涨了35.32个百分点 , 平均每年上涨3.5个百分点 , 而且2013年后还在加速 。
因此 , 我们不难看出来 , 购房者能够承担的空间越来越小了 , 假如一个月六成以上的收入都要去还房贷 , 那他的大部分工资都会“打水漂” , 一旦出现房价下跌、家庭变故等突发原因 , 他的财务状况很难支撑 , 毕竟 , 不是每套房子都能顺利变现卖出去的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