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地选择题:要利润还是要规模
----绿地选择题:要利润还是要规模//----
凤凰网房产 作者:武俊
\n \n
绿地一度曾尝试重回王者的宝座 。
在此之前 , 无论是销售额、销售面积在2013、2014年绿地都蝉联地产企业榜首 。 2017年 , 万科、碧桂园、恒大均超5000亿 , 2018年绿地实现销售额3812.2亿元 , 行业排名第六位 。
\n \n同时 , 达到退休年龄的63岁绿地掌门人张玉良实现连任 。 “绿地是混合所有制企业 , 结构制度是完全市场化的 , 董事长、总裁完全由股东选举产生 , 符合股东们的愿望 , 按照市场化规律来配置董事团队 。 所以我们都是按照公司法要求来做 , 而不是简单的由上级党政机关来任命 。 “这是一个双向选择的结果 。 ”张玉良表示 。 ”
\n \n8月26日 , 绿地披露2019半年度报 , 报告期内 , 利润总额166亿元 , 同比增长42%;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90亿元 , 同比增长48% 。 上半年累计实现合同销售金额1677亿元 , 同比增长约 3% , 按年销售目标5000亿估算 , 完成率为33.5% 。
\n \n扭转乾坤?
\n \n\n
(图片来源于绿地年报)
\n \n去年10月 , 绿地控股(600606.SH)宣布重组成立大基建、商贸、酒店旅游三大产业集团 , 将通过“三大变革”的多元化布局推动房地产主业在未来三年的发展 。
\n \n截至2019年6月末 , 公司大基建板块在建项目总金额3817 亿元 , 其中:房屋建设业务2293亿元 , 占比60%;基建工程 995亿元 , 占比26% 。
\n \n年报显示 , 在三大产业上 , 金融及酒店相关业务有很好的收效 , 毛利高达100%、84.05% 。 而建筑、商品销售、能源、汽车及相关产业的毛利率水平分别为3.72%、2.35%、2.54%、3.75% 。 但是 , 收益高的项目份额却很小 , 前者业务在绿地总营收占比仅为0.64%和0.13% 。 而后者毛利低的业务占比却超过55% 。
\n \n利润大的业务未形成规模 , 规模大的业务利润很低 。
\n \n多元化发展只是企业的一种选择 , 现在很多房企开始重新探索未来的发展模式 , 有些房企仍以房地产为主业 , 有些房企已经进入其他领域发展 , 比如像恒大进军造车行业 。 这种模式也是企业对于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探索 。 未来房地产行业很可能进入下行的趋势 , 房企谋求生存的办法一方面是在主业扩大销售 , 另一方面是可以拓展其他业务 。 酒店旅游和商业基建和房地产是有一定相关性的 , 但是还要看具体业务和房企本身的业务协同性 , 再考虑拓展发展 。 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分析师段雨桐向凤凰网房产表示 。
\n \n\n
(图片来源于绿地半年报)
\n \n以房地产开发为主业、在以“大基建、大金融、大消费”等多元产业并举发展的企业格局中 , 基建类的建筑业已超地产主业达到最高 , 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077亿元 , 同比增长39% , 但与此同时营业成本也同比增长38% 。 2018年绿地曾提出 , 2020年基建类产业经营目标收入超4000亿的寄予 。 但是 , 在当前房地产调控增强的环境下 , 房企销售普遍减少 , 国家坚持“房住不炒”的战略已然对房地产行业产生不小的影响 , 而基建类的建筑业又与房地产相关联 , 这或成5000亿销售目标阻碍 。
\n \n同时 , 某知名地产分析人士也向凤凰网房产表示 , 此类基建等本身在获取土地等方面有优势 , 地方政府是比较认可的 , 但是实际上类似企业也需要注意到 , 当前房屋销售等行情降温 , 或也会影响此类基建 , 这是此类企业所需要关注的内容 。
\n \n值得注意的是 , 在包括大金融与大消费的商品销售及相关产业和其他收入中 , 营业收入均呈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 其中 , 商品销售及相关产业营业收入同比下滑6.77%其他收入下滑5.55% 。 其他收入的毛利也出现减少趋势 , 同比减少2.11% 。 在并未表明具体多元化细分行业下的销售额数据下 , 此类概括行业的营收表现或许可以看出 , 今年绿地多元化发展现状不甚明朗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