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满首任总理大臣郑孝胥的“复辟理想”

伪满首任总理大臣郑孝胥的“复辟理想”

----伪满首任总理大臣郑孝胥的“复辟理想”//----


伪满第一任总理大臣郑孝胥 。

1932年9月15日 , 郑孝胥与武藤信义签订《日满议定书》 。 本组图片由王庆祥提供

曾为溥仪“近臣”的郑孝胥在九一八事变后 , 与日本关东军签订“日满密约”和“日满议定书” , 出卖东北权益 , 参与筹建伪满洲国傀儡政权 , 因此得势于日本人 , 成为伪满洲国的首任总理大臣 。 然而几年后 , 他却因自己的政治“理想”失势于日本人 , 被迫辞职 。

前清遗老郑孝胥成为溥仪“近臣”

1860年 , 郑孝胥出生于福建闽侯(今福州)的一个官宦世家 , 祖上四代都为清朝官吏 , 在这样的家庭里成长起来的郑孝胥 , 后来不仅成长为清末的实力派官员 , 而且对清朝怀着很深的感情 。 清朝灭亡后 , 郑孝胥对大清念念不忘 , 梦想复辟大清 。

清末 , 全国革命形势风起云涌之际 , 郑孝胥在政治上属于坚定的“保皇派” 。 民国成立后 , 郑孝胥仍沿用宣统年号 , 民国总统袁世凯、黎元洪曾先后请他出任教育、交通总长 , 都被他以“不事二主”为由拒绝 。 由于自幼接受儒家忠君思想的影响 , 郑孝胥“不做民国官”、“不拿民国钱”、“持节不阿” , 在清朝遗老中颇有令誉 。 后来 , 由于溥仪师傅陈宝琛和庄士敦的推荐 , 郑孝胥成为溥仪“近臣” , 活跃在溥仪身边 , 极力帮其出点子 , 花钱活动军阀和政客 , 为复辟大清效力 。

复辟大清可以说是郑孝胥毕生的“政治理想” 。 他的这一“理想” , 其核心是“用客卿”、“门户开放”、“三共论”、“三都论”、“列强共管论”等 。 所谓“用客卿”就是利用外国人才 , 凡对复辟有帮助的人 , 都可以任用 。 “门户开放”说的是任何肯帮助溥仪复辟的国家 , 都可与之勾结 , 机会均等地给他们好处 , 如许以开矿山、筑铁路、投资设厂等优待或特权 。 “三共论”具体包括“大清亡于共和”、“共和将亡于共产”、“共产则亡于共管” 。 意思是说 , 清朝政权灭亡于民国的五族共和 , 而民国将灭亡于“共产主义” , 这里所说的共产主义跟我们今天理解的不一样 , 在郑孝胥眼中 , 当时国民革命军的北伐 , 就是“共产革命” 。 他认为如果“共产革命”成功 , 会导致外国人在中国的商业利益受损 , 由此必将导致“列强共管中国” , 到时候就可能发生相互争权夺利的局面 , 局面会更糟 。 一定要把溥仪推出来当“皇帝” , 才能够一统大局 。 “三都论”是从“三共论”发展出来的 , 意思是说 , 溥仪当上“皇帝”后 , 中国的版图将超过清康熙皇帝时代的规模 , 可以拥有三座京都 , 一在北京 , 一在南京 , 还有一座在帕米尔高原上 , 可以称作“西京” 。 “列强共管论”是郑孝胥的中心思想 。 他认为 , 中国必须由列强来开发和经营 , 才有强盛的希望 。 他认为复辟要成功 , 绝不能没有列强的帮助 。

这些理论与渴望复辟的溥仪不谋而合 , 使郑孝胥深得宠信;同时也暗合了日本在中国东北实现殖民统治的需要 , 因此 , 郑孝胥理所当然地被选定为伪满首任总理大臣 。

企图靠日本人来复辟清朝

由于郑孝胥的政治主张 , 加之其与日本上层的关系 , 九一八事变后 , 郑孝胥看到了实现其“政治抱负”的机会 , 力主溥仪前往东北 。 溥仪在旅顺与日本关东军策划筹建“满洲国”期间 , 关东军选定郑孝胥为建立伪满洲国的谈判对象 。 1931年至1932年 , 郑孝胥在旅顺与关东军司令部接洽 , 商讨成立伪满洲国事宜 , 并私自与关东军订立了出卖东北权益的“密约” , 并被任命为伪满总理 。 1932年9月15日 , 郑孝胥以伪国务总理身分 , 与日本“首任驻满大使”武藤信义公开订立“日满议定书” , 把东北所有权益断送给日本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