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满首任总理大臣郑孝胥的“复辟理想”( 二 )

然而 , 当上“国务总理”的郑孝胥 , 却遍尝了“有职无权”的味道 , 处处受到关东军派至“国务院”各部“次长”节制 , 他的复辟“理想” , 在日本的殖民统治之下 , 显然遭遇了挫折 。 当时 , 郑孝胥的演讲常在“新京”电台播放 , 郑孝胥在演讲中多次谈到他“门户开放”和“列强共管”的政治理想 , 这些言论引发了关东军对他的不满 。 1934年4月郑孝胥访日归来后 , 自认为已经实行“帝制” , 可以自主而有所作为了 。 同年5月 , 由滨田国松率领的日本众议院视察团一行14人访问伪满 , 郑孝胥感慨地说:“日本之扶持满洲国 , 有如父母之对子女 , 过于娇爱保护扶持 , 不肯让他自己练习走走 。 满洲国已经成立三年了 , 也可以放手 , 让他走两步了 。 ”

这些话在关东军司令官听来 , 认为郑孝胥有“抗逆情绪” 。 不久后 , 关东军司令官南次郎大将 , 向溥仪提出了让郑孝胥下台的“建议” , 溥仪不敢不依 , 郑孝胥被迫辞职 。 其后 , 伪“军政部大臣”张景惠继任“总理”一职 。

辞职后还不忘宣扬其政治理想

辞去伪满总理的郑孝胥已经75岁了 , 溥仪也很够意思 , 赐予他“前官礼遇” , 允许他“可常入觐” 。 退休后 , 郑孝胥将自己领到的“建国恩赏金”捐出10万元在长春筹办“王道书院” , 这个书院1937年5月2日成立;同时 , 他将自己位于五马路的住宅捐出作为校舍 。 他还在大连、长春等地发表“王道”演讲 , 一再宣言要把“满洲国”建设为“王道乐土” 。 他的这种行为在日本霸业殖民占领下 , 无异于缘木求鱼 。

郑孝胥捐出旧宅后 , 又在当时的“大同大街”牡丹公园西侧另购新居 , 由于附近遍植柳树 , 他的寓所被称为“柳下居” , 门前马路称“柳条路” 。 当时的郑孝胥仍处在日本宪兵的严密监视下 , 非经许可不得离开长春 , 日常生活只有在家里写字、作诗 。

1938年3月28日 , 郑孝胥因病去世 , 终年79岁 , 溥仪派人前往看望 , 由“政府”为之举行“国葬” 。 郑孝胥被葬于奉天郊外清东陵努尔哈赤墓附近的同仁村 , 伪满垮台后 , 郑孝胥因出卖国家民族利益被认定为汉奸 , 他的墓在“文革”期间被毁 。

信息来源:长春晚报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