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有:同“又” 。
②立:站得住的意思 。
③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
④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
⑤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 。一般而言,指对那些于己不利的意见也能正确对待 。
⑥从心所欲不逾矩:从,遵从的意思;逾,越过;矩,规矩 。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
【评析】
在本章里,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 。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 。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作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 。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击,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 。这两点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 。
【原文】
2·5 孟懿子①问孝,子曰:“无违 。②”樊迟③御④,子告之曰:“孟孙⑤问孝于我, 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 。”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
【注释】
①孟懿子:鲁国的大夫,三家之一,姓仲孙,名何忌,“懿”是谥号 。其父临终前要他向孔子学礼 。
②无违:不要违背 。
③樊迟:姓樊名须,字子迟 。孔子的弟子,比孔子小46岁 。他曾和冉求一起帮助季康子进行革新 。
④御:驾驭马车 。
⑤孟孙:指孟懿子 。
【译文】
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就是不要违背礼 。”后来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说不要违背礼 。”樊迟说:“不要违背礼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按礼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要按礼埋葬他们、祭祀他们 。”
【评析】
孔子极其重视孝,要求人们对自己的父母尽孝道,无论他们在世或去世,都应如此 。但这里着重讲的是,尽孝时不应违背礼的规定,否则就不是真正的孝 。可见,孝不是空泛的、随意的,必须受礼的规定,依礼而行就是孝 。
【原文】
2·6 孟武伯①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② 。”
【注释】
①孟武伯:孟懿子的儿子,名彘 。武是他的谥号 。
②父母唯其疾之忧:其,代词,指父母 。疾,病 。
【译文】
孟武伯向孔子请教孝道 。孔子说:“对父母,要特别为他们的疾病担忧 。(这样做就可以算是尽孝了 。)”
【评析】
本章是孔子对孟懿子之子问孝的答案 。对于这里孔子所说的父母唯其疾之忧,历来有三种解释:1.父母爱自己的子女,无所不至,唯恐其有疾病,子女能够体会到父母的这种心情,在日常生活中格外谨慎小心,这就是孝 。2.做子女的,只需父母在自己有病时担忧,但在其他方面就不必担忧了,表明父母的亲子之情 。3.子女只要为父母的病疾而担忧,其他方面不必过多地担忧 。本文采用第三种说法 。
【原文】
2·7 子游①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②,不敬,何以别乎?”
- 论语十二章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注释
- 小学300字作文范文20篇 小学作文大全
- 最新初中语文:优秀作文范文精选20篇!含有点评,给孩子借鉴学习 作文大全初中
- 关于教师个人师德表现工作总结200字范文三篇 师德表现个人小结简短
- 哄睡觉的故事长篇 哄睡觉故事大全
- 风水丁字位代表啥意思 丁字口风水位置
- 这些成语,竟都出自这部“不朽之作”下篇 死而后已的已是什么意思?
- 西游伏妖篇2百度网盘 西游2伏妖篇粤语
- 你写过最伤感的一篇文章是什么?
- 正能量简短小故事 短篇小故事大道理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