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签协议高薪诱骗…“培训贷”套路深受骗者维权难
有的强制学员签订贷款协议 , 有的以高薪工作诱骗学员贷款 , 监管部门却难以抓到把柄和漏洞——
培训贷越发隐蔽 , 受骗者维权更难
近日 , 想换份工作的长春市民刘先生 , 应聘到该市某通信公司 , 参加培训1个月后才得知要还贷 , 如不按时还款就会影响个人征信 。 本想求职却稀里糊涂背上“培训贷” , 小伙无奈称:“太坑人了!”
“真培训 , 假就业;真借贷 , 假推荐 。 ”套路屡被曝光的培训贷已不是新鲜事物 , 但仍有职场新人受骗入坑 。 《工人日报》采访人员梳理发现 , 在聚投诉、百度贴吧等平台上 , 各类有关培训贷的投诉层出不穷 , 求职者想要维权 , 难度不断升级 。
有人被骗欲哭无泪 , 有人还想以此创业
7月11日 , 长春一位20岁出头、怀揣空姐梦的市民修娜 , 拿着一份某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的培训合同 , 来到广东广和(长春)律师事务所 , 向王雨琦律师咨询协议是否有问题 。
该份合同在就业培养费用及付费方式内容中明确:乙方必须在签订协议时 , 由甲方协助申请全额“空乘定向就业培养基金” , 在某公众号或某分期APP向银行申请助学贷款6万元整 。 这意味着 , 学员只能通过贷款方式学习 。 同时 , 协议规定还款方式是第一年每月还款120元 , 第二年每月还款6200.4元 , 还款总额75844.8元 。 按此计算 , 年利率高达13.2% 。
王雨琦认为 , 这种强制贷款“交学费”的方式本身就不合理 , 建议咨询者不要签约 。 她告诉采访人员 , 修娜还是比较聪明的 , 签合同之前知道先咨询一下律师 。 不少刚毕业的大学生遇到类似情况 , 会单纯觉得这种既能学到技术 , 又能找到好工作 , 还不用家里拿钱的方式挺好 , 轻易就会被坑 , 等知道受骗后却追悔莫及 。
稀里糊涂“被贷款”的长春市民徐伟杰应聘的公司以高薪工作为饵 , 诱骗他贷款参加培训 , 结果却变成待业青年 。 面对网贷平台即将起诉的短信警告 , 小伙子无奈之下只能起早贪黑 , 靠早市摆摊卖水果挣钱还贷 , 欲哭无泪 。 媒体曝光的多起培训贷事件中 , 不少受害学生都和他一样 , 在欠下贷款又没有顺利就业后 , 只能没日没夜打工还钱 。
不过 , 王雨琦还曾接到过大学生写“骗贷”协议的委托意向 。 了解到这门生意来钱快、赚得多 , 这名大学生竟想以此创业 , 欲托律师帮忙拟定一份可规避法律风险和后果的培训协议 。
“我只能跟他解释 , 这种方式涉嫌违法 , 一是不能强制贷款 , 二是培训内容是否名副其实都有讲究 , 否则有可能涉嫌欺诈或诈骗被追究刑事责任 , 后果不堪设想 。 ”王雨琦说 。
套路深深 , 骗术更隐蔽
培训贷这种方式起源于2006年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达内教育”尝试用“先就业后分期付款”模式 , 以解决学员学费支付难题 。 此后逐渐发展为众多IT培训机构的标配之一 , 确实曾帮助过不少培训机构和学员 。
然而 , 随着网贷的飞速发展 , 在工作难找、收入偏低的就业环境下 , 针对在校大学生和职场新人急于求成的焦虑心态和分辨能力差等特点 , 很多无良企业却开始钻法律空子 , 设置种种套路 , 用“真培训 , 假就业;真借贷 , 假推荐”等方式 , 诱骗求职者和学员 , 将培训贷扭曲为违法敛财工具 。
起初 , 企业多以招聘为由 , 吸引求职者面试 , 然后通过以提供高薪工作岗位为饵 , 贬低应聘者技术能力 , 洗脑式吸引其通过贷款接受上万元的高价培训 。 虽基本上宣称是无息贷款 , 但年利率大多都在15%~25%之间 。 同时 , 在这一过程中 , 还有很多人稀里糊涂就签了协议 , 对贷款金额、利率等内容全然不知 , 且培训内容和质量草草了事 , 部分求职者在培训后 , 企业并未按照承诺为其找到满意工作 。 因怕影响征信 , 被贷款者只能硬着头皮还贷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