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签协议高薪诱骗…“培训贷”套路深受骗者维权难( 二 )
“培训费一共1.45万元 , 公司说等我上班后从工资里扣 , 还说培训期间每个月给1000元补助 , 因此要了我们身份证和银行卡 , 却未想是在‘蜡笔分期’上办了培训贷款 。 ”徐伟杰告诉采访人员 , 当时 , 培训讲师就是天天照着PPT读 , 学习内容在实际操作中也用不上 。 培训结束后他被分到北京一家通信企业做维护 , 月薪仅有1900元 , 根本不够开支 。 经沟通 , 公司相继又给他推荐了几家企业 , 但不是工作地点太远 , 就是没有应聘资格 。
如果说在此前盛行期 , 培训贷还算漏洞百出 。 如今 , 在媒体曝光和求职者高投诉率的背景下 , 玩此伎俩的企业手段也在不断升级 。
有业内人士称 , 不少人都会专门找律师拟写协议内容 , 明确须贷款分期支付学费 。 且不论培训和推荐就业质量如何 , 总归是有形式上的服务内容 。 即使求职者在培训后就业质量不佳 , 企业也有借口从求职者身上找原因 。 这样 , 便能尽量规避法律风险 , 使培训贷套路进一步隐晦 。
学员维权很被动
陷入培训贷后 , 很多不堪催款和还贷负重的受害者 , 纷纷向相关部门投诉求助 。 可实际情况是 , 受害者、有关行政部门甚至是法律 , 都难抓到培训贷的把柄和漏洞 , 想成功维权 , 着实太难 。
采访人员梳理媒体报道发现 , 仅有少数受害者通过向媒体和相关监管部门举报 , 侥幸要回部分学费 , 多数悬而未决 。 还有受害者告到法院后 , 因证据不足败诉 。 若不是培训机构卷款潜逃 , 面对培训贷引发的经济纠纷 , 公安机关也仅能帮助协调调解 。 有的涉事企业还“理直气壮”地表示 , 学习就会产生费用 , 如果学生不满意 , 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
“有些培训贷事件就是诈骗 , 但买卖双方如已自愿签署协议 , 就很难找出违法之处 。 ”王雨琦表示 , 作为成年人 , 学员在签约时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 与借贷机构签订的借贷条款合法有效 。 同时 , 学员只要参加了培训 , 就已享受服务 。 很多企业还会留存学生视频、照片等上课信息 , 这导致后期学员想维权 , 会很被动 。
此外 , 构成诈骗的前提必须是企业主观上明知自己没有承诺的相关资质、资源 , 客观上虚构师资力量、培训效果、高薪岗位等 。 如果单从企业对应聘者做出承诺但没有兑现来说 , 只能算作合同违约行为 。
“骗局屡禁不止的根本原因就是有利可图 , 且‘利润’很大 。 同时 , 学生和职场新人的警惕性很差 , 对骗局没有足够的识别能力 。 ”王雨琦建议 , 大学生和职场新人应提高警惕 , 增强法律意识 , 在需要签订培训贷款协议时 , 最好能提前咨询律师 。 作为成年人 , 签字时一定要考虑到法律后果 , 更不能随意将自己的身份证和银行卡借给他人 。
柳姗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