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故事:少年才俊周恩来的童年,我从小就懂得生活艰难!( 二 )

这时家里的经济状况已经越来越不好了 。 父亲为人老实 , 胆小 , 能力比较差到清江浦后 , 只谋得一个月薪16元的小差事 , 家里常靠借钱过日子 。 他的生母又劳累 , 又愁闷 , 很快就一病不起 。 那是1907年上半年的事 。 周贻能在为生活奔忙之间 , 竟未能和妻子见上最后一面 。 由于是住在万家 , 万氏之母对女儿的丧葬提出了又高又严的要求 , 致使周贻能无力安葬其妻 , 只能把万氏灵柩暂厝于清江浦一座庙宇里 。 经过28年的动荡谋生后 , 积得一点余钱的周贻能 , 才在1935年回清江浦将其妻万氏灵柩领回淮安 , 归葬于淮安东门外的周家祖茔地 。 两个母亲的死 , 使周恩来的生活陡然发生变化 , 料理完丧事 , 家里已是债台高筑 。 父亲经别人介绍 , 到湖北去谋事 , 把10岁的恩来、9岁的恩和4岁的恩寿托付给了他八叔八婶 。 生活的重担 , 就这样压在了童年周恩来稚嫩的双肩上 , 他无法不予承受 , 只有咬紧牙关 , 默默地忍受并承担起这一切 。 除自己考虑生活经济来源和应酬亲友外 , 他还坚持读书 , 先是在家里 , 后来到东门附近表舅龚荫荪的家塾里寄读 。

龚荫荪的思想倾向维新 , 到过日本 , 家里除许多古籍外还有一些宣传近代西方文明的新书和报刊 , 周恩来曾把他称作自己政治上的启蒙老师 。 龚家的表姐们和他共同学习 , 在一起做组诗等游戏 。 只有在这里 , 他可以获得一些短暂的欢乐 。 此外 , 那两年多的时间里 , 留给他的只有令人窒息的痛苦的回忆 。 寄读还家 , 他还要坚持做好三件事:带好两个弟弟读书收入、支出记账 , 十天半月一汇总;给父亲和亲属们的来信复函 。 又是一年春草绿 , 日复一日的凄凉艰难的生活 , 磨炼着周恩来早成的精明果断、富有条理的办事能力 , 而改变这一切、拥抱新生活的希望 , 也无时不在烧灼着他那不甘屈服于现状的心灵 。 他把希望寄托在四伯父周贻赓(字曼青)的身上 , 因为伯父同父亲一样在外谋职做事 , 但待遇稍好 , 且无子女负担 。 几年来 , 正是四伯父的资助 , 才使家中常有雪中得炭之感 。 1910年 , 周贻在奉天度支司俸科升任科员 , 生活又趋安定一点 , 便想到要周恩来到东北去 , 跟随自己生活 。 这对淮安老家来说 , 也是一种减少生活压力的好办法 。 伯父的仗义援手 , 使周恩来的生活终于迎来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 1910年春天 , 周恩来随堂房三伯父周贻谦奔赴东北 。 告别了家乡 , 告别了古城淮安 , 大弯 , 翔宇 , 这一次是真的要飞了 , 飞向遥远的天际 。

出江淮平原 , 向北 , 再向东向北 , 一路上的辗转 , 使少小离家的周恩来真切地感受到了祖国母亲的博大胸怀.出江河纵横 , 到白山黑水之间 , 入文地理的巨大变化 , 使周恩来的视野与心胸顿时变得广阔多了 。 他后来说:“12岁的那年 , 我离家去东北 。 这是我生活和思想转变的关键 。 没有这一次的离家 , 我的生一定也是无所成就 , 和留在家里的弟兄辈一样 , 走向悲剧的下场 。 这时的周恩来 , 同他在苏北的童年时代相比 , 已有了显著的变化 , 这不仅是在学识、眼界上 , 还在于他在东北交了很多朋友 , 身体也锻炼得很好 。 后来 , 他对辽宁大学的学生说过:“我身体这样好 , 感谢你们东北的高粱米饭、大风、黄土 , 给了我很大的锻炼 。 ”他又说:“吃高粱米 , 生活习惯变了 , 长了骨骼 , 锻炼了肠胃 , 使身体能适应以后艰苦的战争年代和繁忙的工作 。 但更大的变化 , 还是发生在他到天津进入南开学校以后 。 1913年2月 , 周贻赓的工作有了变动 , 到天津改任长芦盐运司榷运科科员 。 15岁的周恩来随伯父一起搬到天津 , 住在元纬路元吉里几间狭小的平房里 。 这使他的生活环境又起了巨大变化 。

1917年 , 周恩来以优异的成绩从南开毕业 。 学校在道德品行方面也有严格的要求 。 全校每星期三下午有一次修身课 , 由校长张伯苓和其他教师讲国内外大事和做人做事之道 , 有时也请校外的名流学者来校讲演 。 这种课程 , 对周恩来形成自己的修身之道很有影响 。 尽管品学兼优 , 在各种活动中都是积极分子 , 但他从不骄傲 , 从来不是锋芒毕露 , 盛气凌人 。 相反 , 总是尊重别人 , 总是那样温和实 。 南开学校的住宿生4人合住一屋 , 早上6时半打起床钟 , 这以前起床的人 , 动作要轻 , 不能影响别人 , 连走路都要踮着脚走 。 一打起床钟 , 学生们就立刻起床 , 盥洗 , 跑步 , 锻炼身体 。 上午上课 , 下午做实验和自修 , 4时起课外活动 , 晚上自修 。 每天10时熄灯 , 熄灯后任何人不得再开 。 这些制度执行得十分严格 。 学生宿舍的各个寝室间还开展整洁评比 。 周恩所住的宿舍在评比中获得过整齐洁净的嘉奖 。 周恩来的生活十分俭朴 。 刚入学时 , 学习和活费用靠伯父支持 。 但伯父收入微薄 , 家里的生活还要靠伯母编织一线袋、自行车把套、墨盒套之类的小东西作为补助才能维持 , 所以他的学费常常不能及时缴付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