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怀古诗鉴赏和解析大全 咏史怀古诗有哪些(11)


五、(唐)戴叔伦《过三闾庙》
过三闾庙
(唐)戴叔伦
沅湘流不尽 , 屈子怨何深 。
日暮秋风起 , 萧萧枫树林 。
【注释】三闾(l)庙:即屈原庙 , 因屈原曾任三闾大夫而得名 , 在今湖南汨罗县境 。沅(yuán)湘:指沅江和湘江 , 沅江、湘江是湖南的两条主要河流 。
屈原诗句:“袅袅兮秋风 , 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湘夫人》;“湛湛江水兮上有枫 , 目极千里兮伤春心 。魂兮归来哀江南 。”《楚辞?招魂》 。
1.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手法的理解 ,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前二句 , “沅湘流不尽”发语高亢 , 次句“屈子怨何深”沉重而浑厚 , 两句一开一阖 , 给读者心灵以强烈的震撼 , 为屈原的不幸遭遇鸣不平 。
B.前二句中 , 前一句之“不尽” , 写怨之绵长 , 后一句之“何深” , 表怨之深重 。两句都从“怨”字落笔 , 形象明朗而包孕深广 , 错综成文而回环婉曲 。
C.“流”这里是双关 , 既指水同时也逗出下句的“怨” , 意谓屈子的哀愁是何等深重 , 沅湘两江之水千百年来汩汩流去 , 也流淌不尽、冲刷不尽屈原的“怨” 。
D.诗的后两句轻轻宕开 , 既不咏屈原的事 , 也不写屈原庙 , 却描绘了一幅秋景 , 耐人寻味 , 此刻骚人已去 , 只剩下秋风、枫树 , 让人联想丰富 , 意味无穷 。
2.请联系全诗 , 赏析三四两句 。
五、(唐)戴叔伦《过三闾庙》【答案】
1.B【解析】B项 , “两句都从‘怨’字落笔”说法有误 , “沅湘”一句并未从“怨”字落笔 , 这一句字面上是说江水长流 , 无穷无尽 , 但实际上“流”这里是双关 , 既指水同时也逗出下句的“怨” , 意谓屈子的哀愁是何等深重 , 沅湘两江之水千百年来汩汩流去 , 也流淌不尽、冲刷不尽 , 以沅水湘水流了千年也流不尽 , 来比喻屈原的幽怨之深 , 构思妙绝 。
2.使用典故 。如后两句暗用《楚辞?招魂》《九歌?湘夫人》语 , 化用得非常巧妙 , 使人全然不觉 , 表达对屈原的缅怀 。融情入景 。如诗歌后两句写日暮秋烟、萧萧枫树林 , 融入了诗人对屈原的感慨不已、哀思无限的凭吊怀念之情 。语言含蓄 。描绘了一幅特定的景物形象 , 沅湘长流 , 江上秋风 , 枫林摇落 , 寄予深厚的情感 , 引导读者去思索 , 言有尽而意无穷 。
【解析】三四句写景:“日暮秋风起 , 萧萧枫树林 。”秋风萧瑟 , 景象凄凉 , 一片惨淡气氛 , 诗人融情入景 , 使读者不禁慨然以思 , 含蓄蕴藉地表达了一种感慨不已、哀思无限的凭吊怀念之情 。这两句暗用《楚辞·招魂》语:“湛湛江水兮上有枫 , 目极千里兮伤春心 , 魂兮归来哀江南 。”但化用得非常巧妙 , 使人全然不觉 。诗的后两句轻轻宕开 , 既不咏屈原的事 , 也不写屈原庙 , 却由虚转实 , 描绘了一幅秋景:“日暮秋风起 , 萧萧枫树林” 。这并不是闲笔 , 它让读者想到屈原笔下的秋风和枫树 , “嫋嫋兮秋风 , 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湘夫人》) 。“湛湛江水兮上有枫”(《招魂》) 。这是屈原曾经行吟的地方 。朱熹说“(枫)玉霜后叶丹可爱 , 故骚人多称之”(《楚辞集注》) 。此刻骚人已去 , 只有他曾歌咏的枫还在 , 当黄昏的秋风吹起时 , 如火的红枫婆娑摇曳 , 萧萧絮响 , 像在诉说千古悲剧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