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经典诗词赏析 李清照词全集赏析( 四 )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由己及人,互相思念,这是有情人的心灵感应,相互爱慕,温存备致,她想到丈夫一定也同样因离别而苦恼着 。这种独特的构思体现了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妇二人心心相印、情笃爱深,相思却又不能相见的无奈思绪流诸笔端 。
这首诗的结拍三句,是历来为人所称道的名句 。王士禛在《花草蒙拾》中指出,这三句从范仲淹《御街行》“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脱胎而来 。这说明,诗词创作虽忌模拟,但可以点化前人语句,使之呈现新貌,融人自己的作品之中 。成功的点化总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仅变化原句,而且高过原句 。李清照的这一点化,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 。李句别出巧思,以“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样两句来代替“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的平铺直叙,给人以眼目一新之感 。这里,“眉头”与“心头”相对应,“才下”与“却上”成起伏,语句结构既十分工整,表现手法也十分巧妙,因而就在艺术上有更大的吸引力 。当然,句离不开篇,这两个四字句只是整首词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非一枝独秀 。它有赖于全篇的烘托,特别因与前面另两个同样工巧的四字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前后衬映,而相得益彰 。同时,篇也离不开句,全篇正因这些醒人眼目的句子而振起 。李廷机的《草堂诗余评林》称此词“语意超逸,令人醒目”,读者之所以特别易于为它的艺术魅力所吸引,其原因在此 。
武陵春·春晚(宋)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
译文:
风停了,花儿已凋落殆尽,只有尘土还带有花的香气 。抬头看看,日已高,却仍无心梳洗打扮 。事物依旧在,人不似往昔了,一切事情都已经完结 。想要倾诉自己的感慨,还未开口,眼泪先流下来 。
听说双溪春景尚好,我也打算泛舟前去 。只恐怕双溪蚱蜢般的小船,怕是载不动我内心沉重的忧愁啊!
鉴赏:
这首词是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作者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 。当年她是五十三岁 。那时,她已处于国破家亡之中,亲爱的丈夫死了,珍藏的文物大半散失了,自己也流离异乡,无依无靠,所以词情极其悲苦 。
首句写当前所见,本是风狂花尽,一片凄清,但却避免了从正面描写风之狂暴、花之狼藉,而只用“风住尘香”四字来表明这一场小小灾难的后果,则狂风摧花,落红满地,均在其中,出笔极为蕴藉 。而且在风没有停息之时,花片纷飞,落红如雨,虽极不堪,尚有残花可见;风住之后,花已沾泥,人践马踏,化为尘土,所余痕迹,但有尘香,则春光竟一扫而空,更无所有,就更为不堪了 。所以,“风住尘香”四字,不但含蓄,而且由于含蓄,反而扩大了容量,使人从中体会到更为丰富的感情 。次句写由于所见如彼,故所为如此 。日色已高,头犹未梳,虽与《凤凰台上忆吹箫》中“起来慵自梳头”语意全同,但那是生离之愁,这是死别之恨,深浅自别 。
三、四两句,由含蓄而转为纵笔直写,点明一切悲苦,由来都是“物是人非” 。而这种“物是人非”,又决不是偶然的、个别的、轻微的变化,而是一种极为广泛的、剧烈的、带有根本性的、重大的变化,无穷的事情、无尽的痛苦,都在其中,故以“事事休”概括 。这,真是“一部十七史,从何说起”?所以正要想说,眼泪已经直流了 。
前两句,含蓄;后两句,真率 。含蓄,是由于此情无处可诉;真率,则由于虽明知无处可诉,而仍然不得不诉 。故似若相反,而实则相成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