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脍炙人口的千古佳句 , 都是经典的对偶句 。
除此之外 , 律诗的读法也有讲究 。
《唐音癸签》里写着 , 五言律诗的读法通常是二三式 , 例如“身世双蓬鬓”(杜甫《暮春题瀼西新赁草屋五首 其三》) , 应读作:身世/双蓬鬓;七言律诗的读法通常是四三式 , 例如“舟中得病移衾枕”(杜甫《览物》) , 应读作:舟中得病/移衾枕 。
杜甫敢于突破常规 , 在五律《旅夜书怀》里作一四式读法 , “名/岂文章著 , 官/应老病休”;在七律《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里作二五式读法 , “但见/文翁能化俗 , 焉知/李广未封侯 。”
另外 , 宋人潘大临总结 , 五言律诗的第三个字、七言律诗的第五个字要响 , 也就是此字为动词或表动态 。
例如 , 杜甫《为农》里的“圆荷浮小叶 , 细麦落轻花” , “浮”“落”是响字;杜甫《登楼》里的“锦江春色来天地 , 玉垒浮云变古今” , “来”“变”是响字 。
这些响字使得诗中所呈现的画面动感鲜活 , 充满生机 , 而不是全然静止如一潭死水 。
律诗里的响字具有锦上添花的功效 。
不走寻常路的七律《登高》简要了解了律诗的规则 , 现在来看有着“古今七律第一”之称的《登高》 。
杜甫在《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里说 , “晚节渐于诗律细” , 表明他钻研律诗已颇有心得 , 自信感喷薄欲出 。这份自信和富于创新的心得在《登高》里有所体现 。
风急天高猿啸哀 , 渚清沙白鸟飞回 。从平仄上看 , 首联跳出四种七律平仄基本模式的框架 , “风急天高猿啸哀”是平仄平平平仄平 , “渚清沙白鸟飞回”是仄平平仄仄平平 。
无边落木萧萧下 , 不尽长江滚滚来 。
万里悲秋常作客 , 百年多病独登台 。
艰难苦恨繁霜鬓 , 潦倒新停浊酒杯 。
颔联回归平仄的四种基本模式 , 两句分别是平平仄仄平平仄 , 仄仄平平仄仄平 。
颈联上句符合基本模式 , 为仄仄平平平仄仄 , 下句则变成仄平平仄仄平平 。
尾联上句是平平仄仄平平仄 , 下句是平仄平平仄仄平 。
杜甫对平仄的调整 , 是律诗规律所允许的 , 并未破坏格律要求 。文字是思想的载体 , 这些平仄变化与杜甫彼时的情绪起伏分不开 。
从押韵上看 , 《登高》又玩出新花样 。
上文说过 , 一般而言 , 律诗四联尾句的最后一字需要押韵 , 但《登高》首联首句就入韵 , 哀、回、来、台、杯均在《平水韵》上平“十灰”韵里 。
从对仗上看 , 通常情况下 , 只要颔联和颈联对仗就可以 , 但《登高》四联八句 , 句句都是对仗 。
首联:风急对渚清 , 风与渚 , 一个在空中 , 一个在地上;急与清 , 一个是触觉 , 一个是视觉 。猿啸哀对鸟飞回 , 猿和鸟 , 一个是走兽 , 一个是飞禽;啸哀和飞回 , 一个是听觉 , 一个是视觉 。
颔联:无边对不尽 , 时间与空间相对;落木对长江 , 一个象征生命的消逝 , 一个代指不断焕发的生机 , 死与生相对 。杜甫的律诗擅用叠词 , 能够增加诗的优美缠绵之感 , 如“飘飘何所似”“锦官城外柏森森” , 这里的“萧萧”“滚滚”也是运用叠词的尝试 。
- 赞美鹦鹉最有名古诗 关于描写鹦鹉的唯美诗句
- 关于佛教中的十八罗汉的来历故事
- 诗中带有儿童的诗句 关于儿童的诗句有哪些
- 百合花发朋友圈的配文 关于用百合花写心情的句子
- 关于重阳节的古诗大全 重阳节的诗句有哪些
- 关于家的温暖唯美句子 温馨的家的句子简短
- 中秋节最有名的古诗 关于中秋节的古诗四句简单
- 关于心态淡定的句子
- 关于理想的名人名言长句 有关理想的名人名言有哪些
- 一个高楼前面是矮楼的风水好吗 三面高楼中间矮楼风水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