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法国悖论
“法国悖论”发生在上个世纪80年代,这个故事在当时的营养界红得就跟范冰冰似得 。
故事的主人公是法国人民 。
法国人在我们眼中是浪漫、多情又文艺的存在,但他们的饮食喜好和生活方式却和我们同样糟糕,高油高脂,抽烟喝酒,完了还不爱运动 。
可意料之外的是,他们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比全世界都低 。比如,人均脂肪摄入量明明是我国的5倍以上,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却只有我国的1/5-1/9,而死于冠心病的病人,也仅占了英国的1/3 。
营养学家们顿时觉得三观尽毁,心态全崩,纷纷嚷嚷着“找不出原因,决不罢休” 。
由此,“法国悖论”诞生了 。
2、媒体与的酒商炒作
1991年,美国一家电视台对“法国悖论”进行了报道,并且还对其进行了一翻颇为合理的解释,让人们相信,这是法国人民喜欢喝葡萄酒所带来的好处 。
于是美国人民沸腾了,喜大普奔,摇旗呐喊,俺们的心脑血管有救啦!很快,葡萄酒的销量在这股沸腾之下上涨了44% 。所以啊,要问植入式广告哪家强,美国的葡萄酒贩子了解一下 。
那么这家电视台是哪里来的勇气,告诉人们这个结论的呢?一本名叫《吃的真相》的书或许能给出答案 。
该书的作者把所有跟“饮酒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调查汇总到一起,得出了非常一致的结果:
l 适量饮酒的人,患上心脑血管疾病和死于心脏病的比例,的确比完全不喝酒的人要低,当然了,与酗酒的人相比,也自然更低 。
【怎么喝酒才对身体好?】l 葡萄酒,白酒、啤酒中,葡萄酒尤其是红葡萄酒的效果似乎更为明显 。
于是乎,酒贩子们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一般,抓住这些调查结果不放手,大肆宣扬“适量饮酒有益健康” 。红葡萄酒是被炒作得最多的,其含有的白藜芦醇、多酚、有机酸等具有保健效果的营养素都成为了炒作的资本 。
不过请大家注意,虽然有这么多的调查摆在那,但是从头到尾,科学家们都没有推荐过“适量饮酒有益健康” 。这些都不过是酒贩子们为了谋求利益,而不得不采取的手段罢了 。
说到这,或许还残留了一小部分不死心的人,你们的理由是在某某地方看到过,喝酒对身体有好处的研究报道,比如罗切斯特大学医学研究中心,就发现喝酒能够帮助大脑排出毒素等等 。
本文开头提到的研究就这个问题有过说明:“没有完全否定酒精对健康有益的一面,不过,只有酒精对缺血性心脏病的预防作用得到了证实……即便饮酒对于心血管有些许好处,但也被其他健康风险完全抵消了 。因此,酒精摄入根本不存在‘安全剂量’”
二、亚洲人最不应该饮酒
话说了这么多,相信各位酒徒心中的小火苗已经全部熄灭了,但为了防止有死灰复燃之势,本文还是决定再泼最后一盆冷水,以保证你们的小火苗都死得透透的 。
那就是亚洲人,尤其是咱们东亚人,是全世界最不应该喝酒的,因为咱们“有病” 。
1、酒精潮红反应
戴维·考特莱特在自己的著作《上瘾五百年》中,对这种病这么描写到:“大约半数亚洲人体内会制造一种不完全代谢酒精的非活性酶,而在饮酒之后出现脸部红热、心跳加剧、头晕恶心的‘酒精潮红反应’ 。反应较轻、较慢的人偶尔还会小酌两杯,但反应快的人则容易引发急性酒精中毒 。”
相信大家在平时都遇见过喝酒特别容易脸红的人,也就是俗称的“喝酒上脸”,有些甚至只喝了一杯,脸都能红得跟猴屁股似得,这种人就是典型的“酒精潮红反应” 。
- 吊绳怎么绑
- 该怎么正确的挖鼻屎
- 房子的风水怎么看 玉带缠腰风水房屋朝向
- 尼康D810怎么把nef转换jpg格式?
- 准妈妈孕期高血糖怎么办?
- 佛教徒死后有什么讲究,佛教徒死后怎么处置
- 家里的床怎么摆放
- 肩部疼痛是怎么回事?
- 皮肤被晒伤了怎么处理
- 邓丽君是怎么死的?钟南山院士,对她的死亡真相做出了分析 邓丽君那一死的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