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读书四患”
韩愈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河南孟县人 。他与柳宗元等人倡导古文运动,开辟了唐宋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 。在读书方面,韩愈有诸多见解,值得借鉴 。韩愈在他的《赠别元十八协律六首》中,提出了“读书四患” 。他写道:“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 。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 。”韩愈认为,读书学习,担心的是学得不够多;领会要义,只怕悟得不够透;以为自己学得差不多了,从而骄傲自满,停止学习;已经学了的东西最怕不能掌握,不付之于实践,不付之于行动 。我们在读书学习中,也要克服古人早已看到的“四患”,做到多读多思,终身为学,知行合一 。
司马光:“读书在得道利民”
【十个勤学苦读的故事 古人勤奋读书的故事】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资治通鉴》《司马正公文集》等 。他在阅读方面,强调读书首先在于明道,反对追求利禄 。同时,他还提出了许多读书的方法 。现与书友们分享其中三点论述 。一是主张“读书在得道利民” 。司马光在《与薛子立秀才书》中谈道:“士之读书岂专为利禄而已哉?求得位而行其道以利斯民也 。国家所以求士者,岂徒用印绶粟帛富宠其人哉?亦欲得其道以利民也 。”司马光认为,读书要超越自我、超越利禄,不仅要明大道、求大道,还要有为民情怀,为民而读 。二是主张“读书在正心、修身、齐家、治国” 。司马光在《进〈孝经〉指解札子》中写道:“所谓学者,非诵章句、习笔札、作文辞也,在于正心、修身、齐家、治国、明明德于天下也 。”在此,司马光强调读书要注重提高修为、涵养情操,还要利于社会、利于国家、利于天下 。三是主张“书不可不成诵” 。《三朝名臣言行录》记载了司马光的一段话:“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诵者,朗诵或背诵或吟诵 。司马光提倡,书要反复诵读,反复琢磨,或在马背上,或在未寝时,多思则多得 。
欧阳修:“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
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欧阳文忠公文集》传世 。在阅读方面,欧阳修平生惟好读书,主张好读、勤读、多读、巧读 。欧阳修在《归田录》一文中说:“在西洛(即西京洛阳)时,尝语寮属,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 。”此处,“小说”一词,指经书以外的诸子百家以及杂记、笔记等 。“小辞”,指词曲小令 。欧阳修主张读书要做到好读、勤读、多读、巧读 。从欧阳修的言谈之中,我们似乎看到了他勤奋读书的忙碌身影,或坐或卧,抑或上厕之时,充分利用分分秒秒看书 。不仅如此,他在《归田录》的同一篇文章中,还谈及做文章要做到“三上” 。“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 。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 。”所谓“三上”,即利用一切能利用的时间,思考文章的构思布局、遣词造句,打好腹稿 。写文章如此,读书亦如此,要如饥似渴,抓住一切时间,多读多思 。
张载:读中求疑
张载,北宋哲学家,原籍大梁(今河南开封),生于长安(今陕西西安),长期在陕西郿县横渠镇讲学,被时人称为横渠先生 。其弟子多为关中人,学派被称为“关学” 。有《正蒙》《横渠易说》《文集》《张子语录》传世 。他在如何读书方面,提出了许多独到见解,现就其中读书求疑的论述,与书友们分享 。张载倡导读中求疑,倡导“于不疑处有疑” 。张载在《经学理窟》一文中谈道:“所以观书者,释己之疑,明己之未达 。每见每知所益,则学进矣;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 。”张载提出读书要做到读中求疑,很有意义 。我理解,读中求疑有两层含义:一是读书过程中,“释己之疑”,解决不懂的问题 。一遍读不懂,不懂即是疑 。再读几次,或许读懂了,释己之疑 。二是读书过程中,提出自己的质疑、怀疑 。对所读文章、所读书籍的观点、论据、史实等等,“于不疑处有疑”,或发现书中的错讹,或提出自己的质疑,或产生自己新的见解 。如此求疑,读书记得更牢固,读书更有收获,读书更有进步 。读书求疑,岂不妙哉?
- 名人名言励志
- 佛陀不回答的十个问题?关于哪些方面的
- 让你无需运动也能瘦:十个小策略
- 中国十大名楼是哪十个
- 提高孩子自信的十个技巧
- 十个月的宝宝吃什么辅食好
- 关于勤学的名言警句摘抄大全 勤学励志的名言警句有哪些
- 告诉你十个轻松减肥小窍门
- 秋天容易让人长胖的十个陷阱
- 厨房整理收纳技巧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